内容介绍
2008年国产汽车的销售量将达1023万辆,比2007年增长15%左右。其中,国产乘用车需求将同比增长21.5%,国产商用车需求将增长7.6%;2008年国内汽车市场内需量约为975万辆……。这一组数字让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兴奋不已,而实际上,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已经连续兴奋了好几年了。然而,是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享受盛宴呢?未来的五到十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将会有哪些变化,中外资零部件制造商未来的发展走向如何呢?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拥有汽车零部件为主的各种产业园区在1000个左右,其中关键的集群区域或地带约100个。在2007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实现出口145亿元。据预计,到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国内产值将可能达到8000亿元左右。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已经初具规模,基本建立起了与整车发展相适应、门类齐全的配套体系,
不过,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也正面临极大的挑战。成本增长,利润下跌,全球采购平台的建立越发使得一些零部件企业危机凸显。其中存在的问题有生产规模小、企业自主开发能力相对不足、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问题,致使零部件配套体系各自为阵,难以形成规模,产品开发投入不足,零部件企业与主机厂的同步产品开发能力尚未形成。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因。有专家表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整合势在必行,而2008年,将是行业整合的关键年。
从长远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前景巨大。未来5到10年间,中国汽车年生产量保守估计将达到1500万辆左右(包括出口车辆),即新车的产量还将增加近一倍。而由于车型升级的因素,估计将为配套市场带来超过一倍以上的产值。尽管人民币升值给出口现在带来一定的困难,但也仅限与美元直接挂钩的国家和地区;另外,除非人民币升值到中国的绝大部分产品都没有出口竞争力,否则作为中国政府为数不多的支持高附加值的汽车产品出口不会长期受影响。并且,汽车零部件的出口结构也从主要出口售后市场向售后、配套市场并存的方向转型,因此,未来5到10年出口零部件产值也将不小于2007年的一到二倍。
那么,在当前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形势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该如何分析当前行业发展形势、把握未来市场发展方向,根据行业趋势制定发展战略呢?
本报告分为正文和附录两册,正文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国家商务部、中国汽车零部件协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结合深入的市场调查资料,立足于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发展大势,对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情况、进出口、主要细分市场、市场营销、竞争格局等进行了分析及预测,并对未来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研判,最后在前面大量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了汽车零部件行业今后的发展与投资策略,为汽车零部件生产、贸易、经销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附录部分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近两年度部分最新原始数据。公司可根据客户要求对数据进行增减,比如对某个省份希望有更多的了解,公司可以提供这个省份的详细数据,包括各产品产量、主要经济指标、进出口数据,并可针对这个省份另做详细的调研,充分满足客户需求。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行业及市场分析
第一章 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 1
第一节 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1
一、世界汽车零部件商的新特点 1
二、2006年全球前10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销售额 2
三、2007年关注汽车零部件行业上演并购大戏 8
四、2007年欧盟决定开放汽车零配件市场 12
五、2007年欧盟委员会通过汽车尾气排放新强制性标准 13
六、2007年博世、TRW等企业采用新型条码打击假冒零部件 14
七、部分欧洲零部件供应商面临倒闭风险 15
八、世界变速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6
第二节 部分国家汽车零部件市场 19
一、奥地利汽车及零配件进出口统计 19
二、2007年日本汽车零配件产业现状情况 20
三、2007年墨西哥零部件销售额上涨 21
四、2008年美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展望 21
五、2008年加拿大零部件供应商压力重 25
六、2008年马来西亚汽车零部件市场分析及预测 27
七、2007-2010年俄罗斯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市场分析及展望 28
八、中国汽车零部件业面临印度竞争压力 29
第二章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分析 32
第一节 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发展现状 32
一、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 32
二、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滞后情况分析 34
三、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面临的问题 41
四、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趋势 42
五、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目标 58
第二节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现状与方向分析 62
一、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现状 62
二、国外汽车零部件行业模式比较 63
三、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模式的发展方向 64
第三节 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发展形势 66
一、汽车全球化采购大潮的中国机会 66
二、汽配企业变局顿生 68
三、加紧进入国际供应商行列 70
四、汽车零部件市场形势及部分产品分析 72
第四节 中国电动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现状 76
一、汽车用铅酸蓄电池市场和产业发展情况 76
二、我国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79
第五节 200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启动 80
一、2008年我国正式启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 80
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部分企业现状与规划 81
三、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并未形成产业化发展 83
第三章 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分析 85
第一节 2007-200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分析 85
一、2007年汽车零部件市场突出表现分析 85
二、2007年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之争演绎为企业集团的生死之战 87
三、2007年外商投资策略转变零部件合资喜忧参半 88
四、2008年海外巨头将加大对中国汽车零部件的采购量 91
第二节 2007-2008年部分地区零部件业发展动态 93
一、十堰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现状与对策 94
二、2007年烟台将建国家火炬计划汽车零部件基地 98
三、2007年江都成江苏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98
四、2007年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出口认证“关口前移”至无锡 99
五、2007年宁波开发区外资汽配产业日益壮大 99
六、2008年1月广东汽车零部件进口情况 101
七、200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大鳄抢滩武汉 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101
八、2008-2010年北京汽车零部件有望再度崛起 102
九、2012年沈阳铁西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目标 103
十、湖北有望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方面率先破题 104
第四章 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市场分析 108
第一节 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市场分析 108
一、2007年中国汽车发动机、零部件进出口统计 108
二、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现状 108
三、零部件出口风险几率增大 111
四、汽车零配件产品多发贸易摩擦 115
五、印度、泰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威胁中国企业 116
第二节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问题及对策 118
一、零部件出口问题 118
二、零部件出口的障碍 119
三、零部件产品如何出口 120
四、汽配出口战略决定成败 122
五、2008年柴油机等设备及零部件受进出口关税调整影响 124
第三节 200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贸易争端情况分析 125
一、汽车零部件进口税率上的“攻防战” 126
二、对200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贸易争端的思考 128
三、对零部件进口争端可能结果的思考及对策 130
四、汽车零部件业应拿起反倾销武器 133
第二部分 细分行业分析
第五章 轴承 136
第一节 轴承业国际市场现状分析 136
一、南非轴承市场潜力巨大 136
二、俄罗斯轴承市场分析 136
第二节 中国的轴承业现状分析 142
一、2007年国内最大的油膜轴承研发制造基地在太重建成 142
二、2007年国际轴承厂商加大在华布局力度 142
三、2007年天润曲轴五大改扩建项目增活力 144
四、2007年万向集团轴承公司经营效益显著 146
五、2007年洛阳市出台八项政策为轴承产业升级助力 146
第三节 2008-2010年中国的轴承业发展趋势展望 148
一、三大轴承集团有望合并 148
二、2010年中国轴承总产量预测 153
第六章 汽车电子 154
第一节 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发展现状 154
一、2007年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分析 154
二、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呈现四大显著特点 156
三、汽车电子市场热点分析 157
四、消费和技术升级等带来汽车电子繁荣 160
五、家电企业进军汽车电子市场 164
六、2008年博世在华继续大力拓展汽车电子业务 166
第二节 汽车电子细分市场发展情况 166
一、汽车用基础电子元器件发展现状与趋势 166
二、汽车产量激增推动汽车线束行业长期发展 172
三、沃尔沃公布开发中的新一代安全系统 173
四、英飞凌为未来汽车微控制器设立新基准 176
五、英国研制出能识别零件状态的车载智能系统 177
六、NEC、NEC电子与丰田合作开发汽车电子产品 178
七、中国市场成车用传感器发展沃土 179
八、汽车继电器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81
九、中国汽车安全气囊市场 186
第三节 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 187
一、中国汽车电子产业的现状及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187
二、2008年本土汽车电子发展遭遇三大难题 189
三、2008-2011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走向前瞻 191
四、2013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发展预测 194
五、2008-2010年海峡两岸汽车电子行业合作前景看好 194
六、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模式和对策分析 195
第七章 轮胎 198
第一节 全球与中国轮胎业发展分析 198
一、整体走势:步入高水平稳定增长 198
二、细微变化:全球产能集中亚洲 199
三、基本格局:三巨头地位依然稳固 200
四、最大亮点:中国贡献度逐年攀升 202
五、展望未来:发展才是硬道理 206
第二节 2007-2008年中国轮胎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207
一、2007年轮胎行业发展迅猛 207
二、2007年全球轮胎十强中国“圈地” 208
三、2007年外资轮胎企业倾向独资 211
四、2007-2008年国内轮胎制造业经济指标 214
五、2008年国外各大轮胎品牌纷纷涨价 221
六、2008年米其林轮胎定价将与油价挂钩 223
七、2008年韩泰轮胎将主战中国高端市场 223
第三节 2008年中国轮胎市场竞争格局趋向 225
一、外资品牌 建设网络全面扩张 225
二、本土企业 绝地反击寻求突破 227
第四节 我国轮胎产业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 228
一、轮胎及相关行业步入黄金发展期 228
二、2010年我国汽车子午线轮胎需求预计 231
三、双星3年内达产2000万套轮胎 232
四、轮胎产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233
五、摆脱成本压力轮胎企业欲借绿色轮胎救市 234
第八章 汽车发动机 237
第一节 发动机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237
一、国产发动机发展现状分析 237
二、发动机核心技术缺失自主研发亟待破茧 240
三、我国车用发动机生产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243
四、2007年中国车用发动机产销增长情况分析 245
五、2007年小排量发动机市场需求回升 247
六、2007年汽车用柴油机行业占有率前五名 248
七、目前中国轻型车发动机生产的现状与未来 248
八、重卡发动机市场面临重新洗牌 253
第二节 2007-2008年发动机企业发展动态分析 255
一、2007年玉柴、吉利、银轮共建乘用车柴油发动机公司 256
二、2007年我国首台自主研发达到欧V标准柴油机诞生 256
三、2007年长安伟世通加速发动机控制系统本土化进程 257
四、2007年波导获得汽车发动机生产资格 258
五、2008年福田汽车合资成立国内最大发动机企业 259
六、2008年哈飞汽车发动机产量突破400万台 260
第三节 2007年柴油机市场分析 260
一、2007年我国柴油机产销量分析 260
二、我国小型柴油机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264
第四节 2007年汽油发动机市场分析 266
一、2007年汽油发动机产销分析 266
二、汽油发动机市场展望 272
第五节 提升中国汽车发动机行业自主发展能力的政策选择 274
一、中国汽车发动机行业自主发展现状 274
二、提升中国汽车发动机行业自主发展能力的必要性 277
三、提升中国汽车发动机行业自主发展能力的政策选择 278
第六节 中国内燃机电机电器行业发展分析 279
一、行业发展基本情况与特点 280
二、行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283
三、行业未来的发展机遇 283
第九章 汽车车身 285
第一节 汽车车身构造 285
一、汽车车身的主要构成部件 285
二、汽车车身结构分类 287
第二节 汽车车身进出口分析 288
一、2006-2008年汽车车身进口统计 288
二、2006-2008年汽车车身出口统计 292
第三节 汽车车身材料及其发展趋势 296
一、汽车车身的主要材料 296
二、汽车车身新材料运用的发展趋势 300
第十章 其他汽车零部件 303
第一节 变速箱 303
一、未来中国变速箱市场的主流 303
二、本土CVT产业化分析 305
第二节 汽车滤清器 307
一、国产高精度柴油滤清器市场潜力巨大 307
二、中国车用滤清器市场流通渠道调查 308
第三节 汽车玻璃 315
一、汽车玻璃市场开始新一轮重组 315
二、汽车玻璃在节能环保趋势下的发展新动向 317
第四节 其他零部件 321
一、缓速器市场潜力大企业忙扩产 321
二、客车盘式制动器推广尚需时间 323
三、2007年我国车灯市场配套特点分析 325
四、中国主要减振器生产企业经营状况 327
第五节 汽车底盘进出口 330
一、2006-2008年进口统计 330
二、2006-2008年出口统计 334
第六节 其他汽车零、附件进出口 337
一、2006-2008年进口统计 337
二、2006-2008年出口统计 341
第三部分 细分竞争格局
第十一章 汽车零部件竞争格局分析 345
第一节 竞争格局分析 345
一、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345
二、2007年汽车零部件竞争引发连锁反应 352
三、2007年全国百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355
四、2008年中外汽车零部件贸易争端白热化 360
五、2007-2008年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行业整合情况分析 363
六、2008年汽车零部件企业整合趋势预测 366
七、2008年汽车零部件里的利益纷争 369
第二节 中国汽车零部件业竞争策略 373
一、本土零部件企业当自强 373
二、商用车配件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374
三、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战略选择 377
第十二章 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配件企业 386
第一节 博世集团 386
一、企业概况 386
二、博世将扩大与廉价汽车制造商合作 386
三、博世扩建在华生产线 387
第二节 法雷奥集团 388
一、企业概况 388
二、法雷奥完成收购CEL 390
三、集团动态 391
第三节 天合 392
一、企业简介 392
二、发展情况 392
三、经营状况 396
第四节 德尔福 397
一、在华研发情况 397
二、德尔福中国新棋局 398
三、2007经营业绩 400
第五节 米其林集团 401
一、集团介绍 401
二、经营状况 402
三、研发动向 405
第六节 伟世通公司 406
一、企业简介 406
二、在华发展 406
第七节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407
一、企业简介 407
二、业务重点 407
三、2007-2008年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408
四、对公司2008年发展的展望 418
第八节 万向集团 419
一、集团简介 419
二、拓展动态 419
第九节 福耀集团 422
一、集团简介 422
二、2007-2008年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423
三、对公司2008年发展的展望 430
第十节 其他企业动态 432
一、大陆集团发展动态 432
二、固特异经营情况 434
三、江森自控拟进军车载电子领域 435
四、电装将在华大幅扩大发动机部件和车载空调生产 435
五、爱信精机与爱德克斯合并在中国的汽车制动器业务 436
第四部分 行业发展环境及趋势
第十三章 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环境分析 438
第一节 国际汽车工业现状 438
一、2007年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汽车产量统计 438
二、2007年欧盟汽车产量增长情况分析 439
三、2008年全球汽车业开始回暖 439
四、2008年亚洲将成为日本汽车第二大销售市场 441
五、2008年美国汽车销售量预计 442
六、2008-2010年全球汽车制造业新趋向 443
七、2009年全球汽车市场将步出低迷 446
八、201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预测 447
第二节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 448
一、我国汽车产销增长继续居全球领先地位 448
二、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升级到关键阶段 450
三、厂商纷纷“试水”新能源汽车 454
第三节 2007年中国汽车市场分析 455
一、2007年汽车汽车产销情况分析 456
二、2007年汽车汽车进出口状况分析 461
二、2007年汽车需求变化情况分析 464
三、2007年重点汽车企业销量分析 466
四、2007年乘用车市场运行状况分析 473
第四节 2008年中国汽车市场分析及预测 484
一、2008年一季度汽车产销情况分析 484
二、2008年一季度汽车进出口情况分析 486
三、2008年1-2月汽车企业效益分析 487
四、2008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 490
第十四章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环境 494
第一节 钢铁业的发展分析 494
一、全球钢铁产业发展呈现梯度转移 494
二、2008-2009年全球钢铁消费量预测 496
三、从钢铁业宏观面看2008年钢材价格走势 496
四、2008年中国钢铁业进入转折期 500
五、2008年冷轧硅钢市场分析预测 503
六、中国镀锌板市场发展形势展望 507
七、中高档车用钢板瓶颈仍待突破 511
八、中国汽车行业不锈钢需求量分析 512
九、2008年钢材市场形势预测分析 515
第二节 中国橡胶市场发展概况 525
一、安徽宁国成最大汽车橡胶零部件生产出口基地 525
二、2007年我国进口天然橡胶情况分析 526
三、2008年3月天然橡胶市场动态 527
四、2008年国内橡胶市场供需情况分析 528
五、合成橡胶工业的发展趋势 531
第三节 我国汽车后市场发展分析 541
一、汽车后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541
二、汽车后市场的互联网变量 542
三、中国汽车与汽车后市场发展的路径选择 547
四、外资逐鹿中国汽车后市场 552
第四节 汽车零部件物流分析 557
一、汽车企业零部件供应物流现状分析 557
二、汽车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的发展趋势 559
三、三大问题“困扰”汽车物流 561
四、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物流选择 564
第五节 政策环境 568
一、我国汽柴油进口关税2008年降一倍 568
二、2008年车市5大法规将实施 568
三、2008年四项汽车行业标准发布及实行时间 570
四、计重收费激活重卡市场 570
五、六次加息下的车贷市场 572
六、2008年汽车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573
第十五章 汽车零部件业发展前景与趋势 586
第一节 2008-2010年汽车零部件产业前景 586
一、低价安全系统在中国前景广阔 586
二、双离合器变速箱开始走红 587
三、中国未来10年齿轮传动产品市场需求展望 588
四、中国国内汽车音响市场前景分析 591
五、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发展前景 594
六、2007-2011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预计 595
七、汽车传感器市场增长形势 595
第二节 2008-2010年汽车零部件业发展趋势 597
一、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展望 597
二、汽车零部件发展方向预测 598
三、中国车载导航市场发展趋势 603
四、汽车零部件装配精细化 606
五、车用火花塞行业发展趋势 608
六、以塑代钢为汽车“瘦身” 611
七、汽车轮胎功能化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612
第五部分 行业发展策略
第十六章 汽车零部件业发展策略 613
第一节 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对策 613
一、汽车零部件装配需要新理念 613
二、紧固件业切莫跌入“公地效应” 615
三、协调汽车业整零关系 616
四、进入跨国汽车供应链需具备的条件 619
五、本土密封件企业如何突破 621
六、资本运作助力零部件企业“走出去” 623
七、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应突破现状 628
八、实现产品链资产重组是零部件产业集团化必然选择 634
九、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寻求新发展模式 635
十、汽车零部件企业应坚持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637
第二节 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自主创新策略 641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641
二、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况 642
三、“市场换技术”的反思 643
四、外方投资需求的变化 645
五、自主创新若干对策和建议 646
第三节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战略联盟策略 648
一、目前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投资特点 648
二、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战略联盟模式新特点 648
三、汽车零部件企业战略联盟模式选择 649
四、针对不同类型的汽车零部件主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战略 651
第四节 汽车零部件企业突破低端策略 652
一、自主化 652
二、标准化 653
三、信息化 654
第十七章 汽车零部件投资分析 655
第一节 投资机会 655
一、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潜力 655
二、新外商投资目录鼓励外资投汽车研发领域 657
三、中国汽车模具市场金矿待挖 660
四、欧、美、日整车企业对零部件采购的特点 661
第二节 投资风险 662
一、国内零部件企业海外收购分析 662
二、本土零部件难入整车采购体系 665
联系人: 叶雯
电话 :0755-28275109 81255060
Q Q : 897582707
MSN:sales@china-baogao.com
公司网址:http://www.china-baog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