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食品公司董事长陈泽民(创易创业网配图)
在创业的路上不分年龄、性别、出身,只要你拥有一个不老的心和干预冒险的精神,创业这篇领域永远都会为你留有一席之地。
如今,小小的汤圆已经为陈泽民带来了数以亿计的财富,更为中国开创了上百亿元的速冻食品市场。经过一年多的市场开拓,陈泽民认识到速冻食品将成长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便于1992年5月辞职下海专心卖汤圆,并开始组建三全食品厂。
美国有个传奇的创业者,他5岁丧父,14岁辍学开始流浪,66岁时拿着几百美元的社会福利金,开着一辆破汽车,向餐厅出售他研制的一种炸鸡配方,88岁时才获得成功。这个人就是肯德基的创始人山德士上校。
中国也有个传奇的创业者,他50岁时,辞去省会市级医院副院长的职务,蹬着三轮车卖起了自己研制的速冻汤圆,如今,63岁的他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国速冻食品的创始人,企业年销售额近20亿元。这个人,就是郑州三全食品公司掌门人——陈泽民。
一个人在幼年、青年时代受到的磨炼,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陈泽民说,小时候勤工俭学和青年时的艰苦劳动,造就了我不怕吃苦的性格,并且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创造财富。
陈泽民3岁起就跟随身为炮兵专家的父亲过着随军生活,辗转各地。从小开始,陈泽民就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10岁时,和同学们一起到电影院、戏院里,捡烟头、废品卖钱,支援抗美援朝。
上初中时,学校提倡勤工俭学,陈泽民学会了理发。周末,他就背着书包带上理发工具,到农村给农民理发。他还和同学们一起出去打小工,泥瓦工、装卸工他都做过。到处找活干,培养了他联系业务的能力,通过劳动,他更学到了技能。
陈泽民从小就是个无线电爱好者。从矿石收音机到真空管收音机,再到后来的半导体收音机和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他都能组装和维修。
高中时,他利用理发推子的使用原理,帮农民制作了一台收割机模型。
1965年,陈泽民从医学院毕业,主动要求到四川工作。在工作中也搞了不少发明创造,还被评选为科技标兵。1979年,陈泽民调回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工作。当时单位里有一台价值几十万元但是被水淹后报废的大型X光机,陈泽民硬是利用几个星期的业余时间把它拆开修理好了。他甚至还仿照在北京展览会上看到的一台日本产的洗衣机,制造了当时郑州第一台土造洗衣机。
1984年,陈泽民被调到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当副院长。但他在业余时间还是总想干点什么。
1989年,陈泽民和爱人借了1.5万元办起了三全冷饮部,专门经营软质冰淇淋。第二年,冷饮部用陈泽民自制的设备制作、批发郑州当时惟一的夹心冰淇淋,生意非常火爆。可是每年10月之后,冷饮业进入淡季,冷饮部几十个工人就不知道干什么好。
在四川的十几年里,陈泽民和爱人向当地人学会了做汤圆、米花糖等特色食品。回郑州以后,逢年过节,陈泽民夫妻都要做许多汤圆送给亲戚、朋友尝鲜。品尝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
这时候,陈泽民想起来有一年冬天到哈尔滨出差,见当地人包饺子一次包很多,吃不完就放到户外冻着,于是他突发奇想:饺子能冻,汤圆也应该能冻,自己家做的汤圆冷冻起来拿到市场上卖,肯定会受欢迎。而且冷冻可以解决长时间保鲜的难题。
3个月后,从原料配方到制作工艺程序,从单个粒重到包装排列,从包装材料到包装设计,从营养、卫生到生产、搬运等等,陈泽民拿出了整体的设计,做出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并先后申请了速冻汤圆生产发明专利和外形包装专利。
1990年下半年,电视剧《凌汤圆》在中央电视台热播,陈泽民立即给刚刚研制出来的速冻汤圆起名为凌汤圆,并在第一时间注册申请了凌、三全凌、三全商标。
发明出市场上独一无二的产品,成功的大门向陈泽民敞开了。但是,如何让商家和客户接受?
下了班,年近五十的陈泽民蹬着三轮车开始推销产品。他拉着燃气灶和锅碗瓢盆,到市内的副食品商店,现场煮给人家品尝。
1990年12月底,陈泽民把速冻汤圆拉到了郑州市很有名气的一家副食品商场。商场负责人在尝了三全凌汤圆后,半信半疑地答应先进两箱试试。他又拜访了郑州市的几大商场,也争取到了送两箱试试的待遇。然而,第二天,经理们就希望陈泽民长期大量供货。
那年春节前,陈泽民去北京开会,他带着速冻汤圆模型到了西单菜市场。经过耐心讲解,商场负责人同意进两吨来试销。结果会还没开完,商场经理就打来电话,让他以最快速度再送来5吨。
此后,陈泽民先后在西安、太原、沈阳、济南、上海等中心城市建立了销售渠道。
经过一年多的市场开拓,陈泽民认识到速冻食品将成长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便于1992年5月辞职下海专心卖汤圆,并开始组建三全食品厂。
当时,一套进口的速冻机需要1000多万元,国产的也得100多万元,陈泽民就自己买材料,自己设计制造,硬是建起了当时国内第一条速冻汤圆生产线,正式走上工业化生产的轨道。
1992年下半年,陈泽民把生产管理交给家人,一个人开着一辆4000元买来的二手旧面包车,拉着冰箱、锅碗瓢盆、燃气灶,到全国各地现煮现尝地跑推销。
在陈泽民看来,这是一段非常艰辛的经历。可就是用这种最笨的方法,三全凌汤圆在全国各地的市场迅速打开。1993年起,三全的日产量达到了30吨。
苦练内功,永保行业领先
由于市场形势良好,1995年前后,全国出现了大量仿制三全凌汤圆的企业。这时候,陈泽民审时度势,决定放弃对同行侵害自己专利的追究。
他说:速冻食品是个技术门坎很低的行业,专利官司打不胜打,耗费精力得不偿失。
而且冷冻可以解决长时间保鲜的难题。
3个月后,从原料配方到制作工艺程序,从单个粒重到包装排列,从包装材料到包装设计,从营养、卫生到生产、搬运等等,陈泽民拿出了整体的设计,做出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并先后申请了速冻汤圆生产发明专利和外形包装专利。
1990年下半年,电视剧《凌汤圆》在中央电视台热播,陈泽民立即给刚刚研制出来的速冻汤圆起名为凌汤圆,并在第一时间注册申请了凌、三全凌、三全商标。
发明出市场上独一无二的产品,成功的大门向陈泽民敞开了。但是,如何让商家和客户接受?
下了班,年近五十的陈泽民蹬着三轮车开始推销产品。他拉着燃气灶和锅碗瓢盆,到市内的副食品商店,现场煮给人家品尝。
1990年12月底,陈泽民把速冻汤圆拉到了郑州市很有名气的一家副食品商场。商场负责人在尝了三全凌汤圆后,半信半疑地答应先进两箱试试。他又拜访了郑州市的几大商场,也争取到了送两箱试试的待遇。然而,第二天,经理们就希望陈泽民长期大量供货。
那年春节前,陈泽民去北京开会,他带着速冻汤圆模型到了西单菜市场。经过耐心讲解,商场负责人同意进两吨来试销。结果会还没开完,商场经理就打来电话,让他以最快速度再送来5吨。
此后,陈泽民先后在西安、太原、沈阳、济南、上海等中心城市建立了销售渠道。
经过一年多的市场开拓,陈泽民认识到速冻食品将成长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便于1992年5月辞职下海专心卖汤圆,并开始组建三全食品厂。
当时,一套进口的速冻机需要1000多万元,国产的也得100多万元,陈泽民就自己买材料,自己设计制造,硬是建起了当时国内第一条速冻汤圆生产线,正式走上工业化生产的轨道。
1992年下半年,陈泽民把生产管理交给家人,一个人开着一辆4000元买来的二手旧面包车,拉着冰箱、锅碗瓢盆、燃气灶,到全国各地现煮现尝地跑推销。
在陈泽民看来,这是一段非常艰辛的经历。可就是用这种最笨的方法,三全凌汤圆在全国各地的市场迅速打开。1993年起,三全的日产量达到了3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