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论坛 - 详情
看李泽楷和王雪红两位顶级富二代的创业故事(组图) 发表时间:2011-11-13 10:44 浏览数量:2506

李泽楷(创易创业网配图)

王雪红(创易创业网配图)

【创易创业网讯】富豪的儿子一般都被当作为继承父业的“富二代”,在世人眼中,大多都是不学无术的“混世魔王”。可是今天创易创业网要说的这两位富二代可不一样,他们是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和王永庆的女儿王雪红,属于“顶级富二代”,可是他们的财产不是继承父辈的,而是靠自己的双手换来的,下面就跟着创易创业网一起来看一下这两位“顶级富二代”的创业故事吧。

  接班,是传承家业的责任,需要勇气来担当;独闯,属于远离庇护的创业,需要智慧来经营。李泽楷、王雪红并不是想要逃避接班的责任,而是他们独立创业的心,把自己从巨人肩膀放下来,再靠实力固执地走出巨人投下的阴影,在个人的财富路上渐行渐远…… 

  父辈的光芒太盛,对于怀揣梦想辛苦打拼的儿女也是一种难言的负担。无论他们如何努力,做出了多大的成绩,人们的惯性思维常会说:他们无非是倚仗着父辈的势力而成功。有人或许能够承受这种偏见,接过父辈的枪;也有人选择远离父辈荫庇,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人生。

  一个对“李嘉诚的儿子”十分反感。李泽楷的最大理想就是独立于父亲,他们自始至终在倔强地证明着:即使没有一个富豪父亲,自己也一样能够独闯天下。

  成长:

  借力单飞VS自立门户

  李泽楷借“超人”之力淘得第一桶金之后单飞,而王雪红则是一直在回绝父亲援助的好意,打拼多年之后独自创业,不曾用过父亲一分钱。

  李泽楷:叛变的“接班人”

  “他14岁的时候我就已经管不了他了”,从小叛逆的李泽楷让李嘉诚分外头疼。李泽楷不愿意加入父亲的公司,毕业后在国外一家投资公司打工。1990年返港为母亲奔丧时,拗不过李嘉诚的苦留,李泽楷方才答应到和记黄埔上班。

  初到和记黄埔的李泽楷,马上就接手了创办香港卫星电视的重任。当时,竞争对手有线电视抢先一步与港府沟通,后者给了香港卫视两个限令:不准播放粤语节目、不准向用户收取费用。前者限制了受众范围,后者折损了收入渠道,香港卫视一出生就戴上了两道枷锁。

  困局之下,李泽楷开始频繁出入港府,要求解除两项限令;同时,与父亲李嘉诚借助传媒,轮番上阵指责港府对卫视不公;另外再委托公关公司做民意调查,得出“卫视用户100%都赞成播放粤语节目”的调查结果,挟民意施压港府。穷追猛打之下,港府的态度后来终于有所转变,宣布卫视可开播粤语节目,也可以与有线电视合作经营收费节目。

  然后,只用了两年,卫视就已覆盖50多个国家,家庭用户也在以几何级数增长。1993年,李泽楷又来了一个大转变,与老对手有线电视结盟,共同开发收费电视节目,拓展香港卫视的收入渠道。李泽楷成长为香港最年轻的传媒大王,似乎已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香港卫视的前景也被一致看好,资产估价也在逐步提高。就在此时,李泽楷突然出手,在港人的惊讶中将卫视高价卖给了新闻集团的默多克,净赚30亿港元。

  在听到消息之前,连李嘉诚也一直被蒙在鼓里,他没有想到李泽楷竟然不与自己商量就将卫视转手卖掉,更没有想到用来磨炼儿子、挽留儿子的香港卫视反而成了李泽楷单飞的踏板。工作后的李泽楷极其反感“接班人”这个身份,他想竭力摆脱父亲的影响和荫庇。手握30亿港元的李泽楷决定离开父亲另起炉灶。李泽楷不想自己的人生成为父亲的续集,也不想做大哥李泽钜的外篇,他要写一篇属于自己的正传。李泽楷这条“蛟龙”出海后,即将在香港乃至东南亚的商场上翻江倒海,大杀四方。

  “生女当生王雪红”

  与李泽楷相比,王雪红的创业过程显得更为独立,更为不易。她凭借个人的能力,在男性主导的电子科技世界里创建了自己的王国,企业界流传的“生女当生王雪红”的说法便是对其能力的充分肯定。

  大学毕业后的王雪红直接拒绝了父亲的安排,没有到台塑集团上班,而是到了二姐刚刚创办的大众电脑,负责销售业务。因为初涉商海缺乏经验,王雪红曾被一个西班牙客户骗走了70万美元。性格倔强的她不得不飞到西班牙打官司讨债,一折腾就是半年多。出乎意料,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王雪红居然顺便开拓了大批的欧洲客户。于是,在大众电脑这家创业型的公司当中,王雪红对电脑产业形成了独到的认识。离开大众后,她在1992年收购了一家小公司,并将其改名为威盛,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这次创业她没有要父亲一分钱,而是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取了出来,再把自己的一套房子抵押掉,一共投入了500万元新台币。

  在生活中不愿受父亲的约束,在生意场上更不愿被对手掌控命运。那时,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岛内,几乎所有的创业者都选择了进入门槛低、资金链短、回钱快的代工工厂。但代工工厂的话语权往往比较弱,需要看别人的脸色来经营。几经比较,王雪红决定把电脑芯片组作为公司主营业务。芯片组的科技含量相当高,国际上只有英特尔等少数企业在生产,在台湾则是一片空白。与世界巨头竞争开始成为王雪红十几年来的从商主旋律。

  初期,威盛只能依靠大众电脑的订单维持生存。当时,威盛公司的全球员工加在一起还不到3000人,市值也很低,不足25亿美元;而英特尔却拥有8万名精兵强将,它的市值相当于威盛的70倍。面对实力的悬殊,王雪红开始寻找突破口。英特尔的芯片组的技术更新较快,但是成本也较其他的竞争者高出许多。于是,王雪红决定主攻中低价位市场。1995年底,威盛获得了康柏的大量订单,脱离了大众电脑的庇护。IBM、惠普等企业也先后成为王雪红的客户,威盛同英特尔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到1997年,威盛发展成为仅次于英特尔的全球第二大芯片组供应商。

  经营思想:

  热衷资本VS实业至上

  李泽楷:四两拨千斤

  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李泽楷强项却是资本运作。他数次上演了四两拨千斤的资本大戏,曾一度铸就千亿财富,被称为“小超人”。

  李泽楷创建的公司“盈科拓展”在1994年1月正式开业,主要投资一些高科技项目。但是年轻的李老板从来就不是按规矩出牌的人,盈科拓展曾先后在新加坡、中国香港、日本、中国大陆等地投资地产、保险、IT等项目。1997年,盈科在日本的地产大幅贬值,被套80亿港元。后来经过李嘉诚出资相救,李泽楷侥幸渡过了难关。日本地产项目是李泽楷的第一次失利,父亲的帮助让好强的他十分窝火。压力下他尝试用新手法来操盘一个地产项目:打造香港的“硅谷”,将高科技元素注入地产业当中,通过“概念炒作”,来提升地产项目的价值。最终,他用“香港数码港”的概念,利用大众媒体以及比尔?盖茨等名人进行大肆宣传造势,获得了港府的土地支持以及“数码港”的独家开发权。这成为科技包装地产的经典案例。

  比地产运营更精明的是事件背后的资本运作。早在1996年,李泽楷曾借壳上市融资,将壳改名为“盈科数码动力”。1999年,“数码港”项目落实之后,该股股价开始发飙上涨,7个月内“盈动”的市值由3亿港元暴升至2200多亿港元。媒体惊呼“老超人干一辈子,不如小超人搞一下子”,李泽楷创造了身价暴增千亿港元的奇迹。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这些只是李泽楷掀起资本巨浪前的道道微澜,2000年的香港电讯世纪收购大战才是小超人展现实力的戏台。

  为了改善“盈动”的财务报表,推高股价,除了打造高科技概念,还需要并购盈利能力比较强的企业,迅速提高业绩。1999年底,李泽楷决定参与收购香港电讯的角逐。但是,从事宽频互联网服务的“盈动”才成立10个月,没有任何收入与盈利产品。而香港电讯规模庞大,市值约为4000多亿港币,是香港的最大上市公司之一。况且“盈动”的市值虽过千亿港币,但手头现金只有240亿港元。更棘手的是,李光耀之子李显扬等国外财团也杀奔而来,参与竞购。

  李泽楷开始动用他的王牌。第一个王牌是“盈动”股票,李泽楷增发了2.05亿股配售股票,两个小时就筹集了10亿美元现金。第二张王牌是李泽楷的关系网络,中国银行、汇丰银行等爽快地向其提供了130亿美元的贷款;而持有香港电讯约11%股权的中国电信、持有8%股权的国家外汇基金投资公司,都愿意接受换取盈科动力股票的方式,这成为李泽楷收购成功的关键。

  最终结果是,李泽楷击败新加坡电信,以350亿美元(大部分是“盈动”股票)的代价,吞掉了资产比自己大一倍的电讯业霸主。虽然用互联网公司股票收购在美国已有先例,但“盈动”不一样,它当时还没有客户,更不用说利润了。正如《金融时报》评论的那样,“这是一家大公司首次被一个概念收购。”此次“蛇吞象”的并购案是亚洲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购案,李泽楷成就了事业的第一个高峰,“小超人”的称号实至名归。

  王雪红:聚沙成塔威盛的手里握有三张牌,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芯片和移动通信芯片。与各个竞争对手相比,王雪红手里总多出一张牌。在未来,中央计算、图形处理、通信等功能都需要融合,为此王雪红开始打造“全价值产业链”,即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核心技术,然后再将所在行业的从上到下的各个领域一一打通。现在,威盛在CPU领域稳居全球前三名,通讯领域的CDMA芯片设计则跻身世界第二。

  完善产品链布局,威盛抢先了一步。领先对手的市场嗅觉和研发脚步也正是王雪红最大的优势。因为提前布局,将来的威盛会比竞争对手更有机会;也因为提前布局,王雪红成就了另外一只台湾股王、世界级大企业——宏达电。

  如果说李泽楷擅长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那么王雪红则善于在IT电子产业内先知先觉,撒豆成兵。当精准的项目挑选眼光,遇上了快速发展、空间无限的IT产业会是什么结果?当前,除了王雪红个人名义投进资金的公司,威盛团体参与投进资金的公司已经超过30多家,涵盖了IT产业从基础技术开发、底层产品设计、整机生产、销售通路等不同的环节。

  其中,在1997年金融危机时期,王雪红投资创办了宏达电,计划生产一种迷你电脑(PDA)。尽管初期尚未被市场接受,而其亏损额一度高达10亿台币,但王雪红依然坚信自己的判断。果然,到了2000年,当宏达电签订了为康柏和惠普生产PDA的合同后,逐步成长为世界最大的PDA代工厂商。

  在危机中完善投入,让自己的软件与硬件超越对手;在危机中创新,为下一次市场机遇打基础。PDA业务稳定之后,王雪红又开始布局智能手机。2004年,宏达电推出一款体积最小、搭载微软操作系统的PDAPhone,立刻获得了欧洲电信厂商的代工订单。宏达电的股价在短短一年半之内,从不到150元台币冲到1220元台币,打败联发科成为台股股王。

  宏达电在2009年创下了2500万部的销售量,各大手机厂商猛然惊醒,争相推出智能型手机。智能型手机大战的序幕揭开,而宏达电也遇到了比英特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强大对手,苹果、诺基亚、黑莓……在2006年时王雪红就舍弃了代工订单,毅然将宏达电转型成品牌化企业,让具备品牌价值的产品更富竞争力,利润更为丰厚。

  等智能手机大战从技术战进入到营销战、品牌公关战的白热化阶段时,王雪红又开始打价格战,采取拉长战线全面打击的“机海战术”,用不同价位和功能的产品,满足不同层级的消费者。今天,宏达电已是全球最大WindowsMobile智能型手机生产厂商,而当初,它只是王雪红与英特尔斗法之余做的一个“课外作业”。

  王永庆曾说:“对于企业,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做大了卖掉,一种是持续经营下去。我自己做的企业,永远不会卖掉。”李泽楷做企业明显属于前者。他的扩张较注重资本回报效率,而且横跨地产、保险、娱乐、媒体等多个行业。他的创业生涯,就是资本玩家的“套现生涯”,通过概念炒作和金融资本手段累积出巨额财富。

  反观王雪红,从电脑芯片,到绘图芯片,再到通讯芯片,她的30多家公司大多数属于IT电子产业,组成了一条“全价值产业链”。这是典型的产业资本扩张,注重产业链的长效发展,众多子公司聚沙成塔,形成了一股产业合力。

  失败经验:

  “投机”VS“侵权”

  因为醉心于套现盈利,李泽楷被指责为没有社会责任的“贪婪投机商”;因为给竞争对手带来威胁,王雪红被定性为“侵权者”。两人都陷入了困境,却有着不同的破局结果。

  李泽楷:陷“投机”泥潭难脱困

  收购后的香港电讯改名为“电讯盈科”,因高额负债而背负强大的赢利压力,需要一个新的盈利方向。2001年后,被李泽楷寄予希望的全球宽带网络开通,但由于缺少用户、后续投资不足、内容枯燥而一直没有赢利;概念项目“NOW”网络电视计划也成为评论人士口中嘲笑的“NoOneWatching”(无人观看)。2001年,电盈的净亏损额达到创纪录的69亿港元。李泽楷尝试过出售电盈资产、重组裁员、削减成本等手段,但是仍未扭转局面。

  基于对李泽楷财技、背景的信服,众多香港股民曾纷纷高价买入电盈。但是由于旗下移动电话业务出售、地产业务分拆上市、核心业务固网电话市场占有率下跌等原因,2000~2006年间,电盈股价从最高120港元跌至最低时仅为0.92港元,电盈市值蒸发近90%,亏损额达2862亿港币,而李泽楷在整宗交易上,被估计赚得55亿元。小超人让港人伤透了心。

  耐心渐失的李泽楷决定出售电盈给国外财团,提前套现。此举当即遭到了电盈第二大股东中国网通的反对。因为电讯产业十分敏感,相关方面不愿意由外资掌控该产业。正在僵持时候,李嘉诚暗中委托第三方出面,计划接手李泽楷拥有的股份,想帮儿子脱身,并维护好与大陆方面的关系。收购事宜得到其他大股东同意准备达成时,李泽楷突然发现父亲是背后出资人,当即大怒,召集小股东抵制了这次收购。当年迫于形势,受困的日本地产项目不得不接受父亲的援助,李泽楷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李泽楷并非是想抗拒父子亲情,与父辈完全划清界限,只是他有一颗独立创业的心,把自己与父辈之间隔开一段距离。于是本应“安全上岸”的李泽楷害怕“靠老父脱身”的舆论评价,“任性地”推掉了最后的“救生圈”。

  2009年,李泽楷又试图低价回购流通股,将电盈私有化。从中李泽楷和中国网通将净赚20多亿港币,而小股东无法享受到任何好处。这次私有化,在一片反对声中被香港证监会否决。无视小股东权益,急于将电盈私有化的举动,暴露了李泽楷的投机本性,使其落下了“财技巨人与道德侏儒”骂名。现在,李泽楷仍在苦苦支撑着电盈,欲罢不能。

  王雪红:“侵权”纷乱中前行

  李泽楷是陷入了自己布置的泥潭,而王雪红则是遭遇了英特尔、苹果等企业的侵权指责,在长期的诉讼官司中,公司业绩一落千丈。

  1999年,威盛已经占据了全球70%的芯片组市场,并且个别产品的性能已经超过了英特尔的同步产品。感觉到威胁的英特尔立即在全球范围内对威盛展开专利诉讼。同时,威盛每开发一款新品,英特尔都会站出来指责:威盛又侵权了。基于英特尔行业龙头的影响力,它的指责即使没有事实依据,相关客户也会宁可信其有。“英特尔溅出的一滴口水,就可能会把威盛淹死”,威盛的芯片组产品开始受到市场的冷落。

  无路可退的王雪红唯有一战。从1999~2003年,威盛与英特尔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长达五年的诉讼拉锯战。直到2003年,这场对抗以双方达成交互授权协议而结束。表面上英特尔没有赢得官司,但是该协议得以让威盛继续依赖自己的CPU平台,弱化了威盛自主技术产权的开发能力。威盛的芯片组业务逐步没落,拖累了公司的整体运营。

  除了英特尔的压制,显卡巨头英伟达也在主板芯片组业务上崛起发力,威盛遭受前后夹击,业绩每况愈下。2004年威盛亏损近50亿台币,芯片组产品的市场份额下降到不足30%,此后再也没有回到过70%占有率水平。陷入“侵权”危机的威盛其股价也从600多元台币一路下跌,最低跌破20元台币。

  此后,为了避免诉讼麻烦,分散风险,王雪红开始调整产品结构,同时开发CPU、GPU(图形处理器芯片)、芯片组等多项产品,威盛开始逐步回暖。

  之后,当乔布斯用同样的手段来压制宏达电的时候,王雪红成熟了许多。2010年3月,苹果控告宏达电侵犯苹果20项专利。第二天宏达电就反击说:“苹果起诉宏达电侵犯其iPhone智能手机专利技术没有事实依据”,同时还指控苹果侵犯了其5项专利。半年时间过去了,宏达电的业绩却没有受此事件影响。

  两次诉讼的前后影响结果大有不同,原因何在?第一,宏达电吸取了教训,作为智能手机的先行者,技术积淀丰厚,底气足;第二,转型为品牌化生存之后,宏达电在业内的信誉与影响力逐渐提高,不像当年的威盛,经不住英特尔的一句闲话。

  投资模式的不同决定了李泽楷王雪红在困境中的不同结局。喜欢从资本操作空间来选择投资对象,李泽楷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式投机商人。他在商业嗅觉和资本财技上,像超人;在企业的具体业务经营方面,像外行。李泽楷不是一个成熟的企业经营者,也没有想过做一个百年企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李泽楷陷入电盈经营困局不能自拔,而地产、保险等业务企业却能做得风生水起。

  威盛因遭受“侵权”指责而一度没落,但是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宏达电身上时,却没有同样的结果。王雪红是一个创业者,将企业视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困局之下,想到的是如何从提升企业本身的竞争力来解决问题,致力于消除自主产权的缺失,让企业实现永续经营,而不是如何处心积虑地甩掉包袱。

  有媒体说“李泽楷一天的收入,相当于其父一生的努力”,也有媒体说王雪红是“全球科技界最有权势的女人”。观点虽有夸张,却从侧面反映了二者的财智实力,他们给自己打上了独有的标签。父辈投下的影子,已在两人散发的光芒中渐渐淡去。

  管理:

  超人“还俗”VS知人善任

  李泽楷喜欢特立独行,向来是媒体的宠儿,而王雪红虽然光芒四射,却极度低调、神秘。工作中两人都喜欢与员工打成一片,但把大家拧到一块的促成理念却有所不同。

  李泽楷:注重团队氛围

  电盈整合初期的李泽楷对待工作异常严格,事必躬亲,而且经常过问下属事务进展情况。一旦出现问题,李泽楷会严厉斥责下属。“超人”追求完美的性格,要求下属准确执行工作安排,实现自己的要求。

  后来,在挫折中李泽楷意识到了自己的经营短板,他的脾气收敛了很多,开始给予属下充分的信任。他不再像过去一样对一切都亲力亲为,而是总管全局和重点,将业务的执行交给属下去办。在他的公司,权力都是最大限度地释放到管理层。

  李泽楷自己的时间则主要用在请人与招聘、日常监管、公司发展运营的构思等三个方面上。

  日渐成熟的“小超人”已经不再刻意强调自己的老板身份。李泽楷为了营造互相沟通的氛围,会经常和员工开玩笑,讲幽默笑话。着装也开始注重改变保守刻板的风格,脱下职业西装,换上了有着硅谷风格的休闲装,而且开始用背包来装各种商业文件。在公众场合他表现得就像个随和的毛头小子。李泽楷正在努力让自己放下诸多矜持与包袱,让自己变得“世俗”起来。

  同样也是受硅谷企业的影响,李泽楷侧重于健康企业环境的营造,而王雪红更愿意突出对个人的认可。李泽楷力求营造一个公平、积极、轻松并充满创造精神企业环境,使员工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前提下都有一个良性的平等关系。即使某个员工是个实习生,如果他能有好点子,就会得到上司甚至李泽楷本人的重视。另外,李泽楷还注重让员工了解公司的精神和发展目标,了解自己担负的使命与贡献;重视同员工的情感交流,使他们对公司的归属感更加强烈;再加上硅谷“有福同享”式的股权奖励体系,盈科旗下公司的员工往往都具备强大的向心力。李泽楷融洽、高效率的员工团队就这样打造而成。

  可以说,李泽楷公司的软件环境,尤其是管理方面都是领先于同行的。而且李泽楷在注重树立个人形象的同时,也非常注意经营企业自身的形象。他认为,一家成功的公司还应具备相当的硬件环境,于是,在香港最昂贵的商业地段,他租下了漂亮的写字楼,装修了非常宽敞的办公室,尤其是公司的休息室更布置得温馨舒适,让员工有家的感觉。

  王雪红:更看重人情味

  与李泽楷公平、积极的观念相近,王雪红的用人哲学是看才能,即使员工品德上有小缺点,但只要对公司有助益,能为公司带来绩效,就会重用。只是,这种情况下威盛内部的赏罚往往难以量化明确,难以执行。

  与早期的李泽楷恰恰相反,在威盛,王雪红一直都是平易近人,乐于沟通。公司员工从没有听到王雪红在公司发过脾气,骂过人。王雪红强调的是人性化管理,满足员工的深层次需要,从而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使其不仅自觉提高各自的工作标准,而且愿意挖掘潜能,发挥天赋,做出超常的工作成就。现在,她手下很多人都是大年初一还会来上班的工作狂。

  作为集团的董事长,王雪红处处都表现得很低调,没有一点官架子。与李泽楷相比,王雪红这种亲和力更讨人喜欢,她不端“官架子”,常常“忘掉”自己的身份,和普通员工真心交朋友。王雪红不直接参与具体管理威盛旗下的公司,只有几家是王雪红亲自打理的,更多的时候她放权给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把光环都留给下属。对于那些做得不错的经理人,王雪红能够充分授权,提供资金和其他方面的协助,给予经理人足够的施展空间。当然,授权重要,找到正确的授权对象更为重要。在威盛集团,几乎所有的高层职业经理人都是王雪红的多年至交。有人奇怪,为什么王雪红能够找到如此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她说,“诚信是第一位的。”

  李泽楷相信自己的团队,是因为相信团队环境没有错;王雪红信任自己的团队,是因为相信自己看人没看错。

Copyright© 2024 创业加盟网all Rights Reseved. http://www.cyren.cn/靠谱的创业加盟网站,助各位正在投资创业的朋友实现创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