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维斯创始人杨勋(创易创业网配图)
16岁他独自一人游泳去香港,从最底层熨烫工做起,凭着踏实肯干的那股劲,掌握了制衣业的技术、运作和管理。1974年,他和哥哥一起创办了旭日制衣厂,在不断努力下,如今,旭日集团直属公司有80多家,员工超过3万人,它旗下的真维斯公司拥有现时中国最成功的休闲服饰品牌之一。
新浪财经泓君:杨总您好!说到真维斯不得不说起旭日集团,也不得不说起您从香港开始的这一段创业经历。当时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下去香港的?
杨勋:因为当时我才16岁,16岁就到农村去了。你看一个16岁的孩子到农村去,因为我家里边还有父母,自己就想到农村去三年自己要养活自己都不容易。但是以后自己要成家怎么办,所以说要等到何年何月。因为我有一个哥哥,他在67年已经来香港,他在那里的日子,还有很多同乡在香港,也过的蛮不错的,就只好选择走这条路了。
新浪财经:我知道您当时是游泳游了六个小时,游到香港的。
杨勋:对。
新浪财经:那之后呢?
杨勋:到香港就开始,我是一个人到香港。到香港游了六个小时。在香港,到了香港就去投靠我哥哥。当时他也只是,那个时候已经由一个工人,做到一个厂长了,一个小型工厂的厂长。我去了基本上也是走他这样的一条路,从熨烫工人就比他快一点,从熨烫工人到领班。然后就自己跟他在1975年,他74年成立的旭日制衣厂,75年我加入旭日的,跟他一起工作的,是这样。
新浪财经:您初到香港,对那个城市的印象是怎么样的?当时您的您还有您的生活状况是怎么样的?
杨勋:应该说很失望。到了香港第一个想的念头是什么?想回来回家。为什么?因为香港的环境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外边是很繁华、很繁荣。但是里边的环境很差。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当时住的地方,只有40平米。租了一个小楼,住了几个人。有两个房间住了八个人,另外有一个半个房间住了两夫妇还有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就是十一个人。晚上还要那个客厅里边,把它拔掉那个桌子,睡五个人。
你看40平米的房子,要住16个人,你说15个成年人,有一对夫妇还有一个孩子,你说是怎么样的一个环境。所以说在这样一个环境,自己想着已经来了,总不能回去这么丢人,所以就努力干下去,就是这样的一个环境。
新浪财经:后来旭日集团成立了,状况有没有好一点?
杨勋:因为有旭日制衣厂,已经有自己的小型加工厂,相对要好一点。75年有了旭日集团就更好一点。
新浪财经:您的第一笔订单是什么时候?
杨勋:在加入旭日集团他发展起来,就是在1975年。1975年由格子裤开始这样发展起来,因为没有人干的那个订单。当时因为这个订单,我记得当时因为74年成立这个服装厂,杨钊跟人家合作成立这个服装厂,要找活干了,要找活干因为没活,找不到活。正在头疼,然后找了一个客人,这个客人跟他说,给一个200打的订单格子裤。格子裤因为杨钊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干这些衣服,就问客人给个价钱,客人叫他开价。他也不知道什么就算这个账,这个裤子该怎么做。反正他就知道这200打,他就算了一个他这个工厂要干3000打,一个月他把这个3000打的成本都算到这200打去了,就算了一个299块钱。
结果那个客人马上就答应他了,给了他这个订单。客人已经给别的工厂,已经给到599块钱,别人都不愿意接的订单,结果杨钊把这个订单接下来。
新浪财经:为什么别人不愿意接?
杨勋:干不了不知道是不是能完成。
新浪财经:是要在布上先打格子对吧。
杨勋:是要在布上打格子,要去生产,他都不明白应该怎么去做。所以说结果把这个订单,接回来。接回来客人还没生产,就加了一个600打。其实在我们第一天,客人又说要加一个3000打的订单。杨钊去找那个客人,结果那个客人告诉他要加一个3000打的订单。
因为我们回来研究了,跟技术部门研究,其实只要把这个打格子的问题给解决了,其实跟别的裤子没有什么问题。所以我们就找了一个技术人员,研究了一个小模具,固定的让工人把这个格子给打起来了,解决了这一个问题,其实这个裤子就很容易生产。
所以我们完成了这一个生产,解决了这一个问题,我记得第一个订单200打,我们才交了169打十件,200打也做不了。但是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头一年,结果生产10万打。10万打的订单,我们的工厂就由100工人变得超过1000工人,厂房面积由600平方米,扩大了超过10000平方米。
因为开始的时候,我跟杨钊不在一起工作,就为了要解决这个打格子的时候,我就加入他的工作。我的任务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而这个我们解决了,那个工厂一下子就发展起来。
新浪财经:就是通过格子牛仔裤,赚到了第一桶金。
杨勋:对。
旭日集团发展迅速壮大,但过程却并不顺利。当时,香港企业出口纺织服装需要买配额,由于竞争激烈,配额从第一年的6元/打疯涨到第二年的126元/打,面对突变,杨勋把目标转向了菲律宾、印尼,放眼国际,开始了旭日集团的第一次转型。真维斯的发展,也正在这一次次面对困难解决困难中寻求突破,成就今天的休闲服帝国。
新浪财经泓君:后来在发展中,几次大的转折是什么?
杨勋:我们转折,这个就是说,其实我们整个企业,经过了四次的转型。第一次的转型,就是说因为在香港发展起来,刚才这个发展起来了。面对第一个很多的问题,公司大了很多的问题,其中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要解决,我们服装出口就是要配额。配额要到美国去要配额,要解决这个配额的问题,因为当时我们在香港,这个配额要花钱给别人买。因为我们没有这个配额,当时第一年我们做的时候才6块钱,但是第二年已经发展到126块钱。不等于把我们的利润,全部都让这些配额给拿走吗?
所以我们就开始,1975年我们发展起来了,76年我们就开始朝菲律宾发展。77年我们把衣服的生产转移到印尼,78年到中国来。78年到中国,搞来料加工。79年到北方,搞贸易。因为这就是我们第一次的转型。
第二次转型,因为我们跟北方,现在的叫江苏、山东、辽宁。这些很多的服装厂,我们就把他们的生产,把我们的订单直接下给他们,变成我们不再去搞工厂,去搞这个生产了。
造成了我们把产销结合,就是贸易了。另外我们也在美国,也搞自己的品牌,搞销售。第二次的转型就是说,工贸结合。
第四次的转型就是说,因为我们工厂发展的,因为在国内的发展比较快了。因为工厂我们也有很多,这个订单不能满足我们自己的工厂。所以我们就在93年,开始在中国,就开始把我们这些到中国来,在中国搞内销,成立了真维斯这个公司,这是我们第四次的转型。
这就变成产供销一条龙,以前这个就是说在我们这个服装跟生产的,以前是以生产去带动我们的发展。现在是以销售带动我们的发展,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另外第三次我们的转型是怎么样呢?在我们的企业,因为我们这个工业跟贸易发展的好,资金的增长要大于我们人力的增加。因为我们的增长,把握了这个开始的时候,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再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人力跟不上我们资金的增长,资金要找出路。
我们把我们的一些资金,把我们的厂房跟办公室买下来。花资金很多,光这个房子就很少。这个路子走通了,我们就把我们这些房产,还低压给工厂,低压给银行,做我们的流动资金的担保。这就是一批的资金,不做两笔的买卖,说这样合适。
我们开始是自己用,然后就出租给别人。搞房地产的开发跟投资的买卖,就是这样的。就变成了我们讲的,在我们发展的过程中,就把我们以人力跟物力,这两方面的人力跟财力,这个达到我们整个企业,现在的两条腿跑路。现在形成了现在这样的一个局势。
新浪财经:我们说一般在企业的扩张的过程中,会遇到比如说资金、人员、库房,许许多多方面的困难。真维斯这样一个快速扩张的过程中,遇到的比较大的困难是什么?
杨勋:这个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现在一直在这方面我们就,基本上因为我们已经解决了我们的人力,我们开始就要解决我们人力的平衡。因为很多人因为搞房地产赚了钱了,他们就会忽略了在本行的发展,就忽略了。但是房地产有高有低,他们就觉得这些过分的扩张,会令到他们财力跟不上来。
因为我们整个企业的发展,经过四次的转型,从第一次的转型,由企业的发展,走到海外发展。香港生产走到海外生产。第二就是说,从一个生产型的企业,横跨到生产贸易型的企业。第三次,是由人力密集型的行业,而发展到横跨到资金密集型的行业。第四次的转型,是由生产型的为主导的行业,变成由销售型做主导的行业。
这是我们经历了这四次的转型。因为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发展,每一次我们自己的都很注意整个企业的人力跟财力的平衡发展的运用,所以你用的不好,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就会有造过一个很大的危险。
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的企业,现在是净资产没有负债。我们整个的企业的现在的可以给你一个数,净资产已经超过了20亿的美金。
新浪财经:对服装企业来说,库存的控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真维斯是如何控制这个库存的呢?
杨勋:因为我们现在的数据,因为我们全部的所有的电脑,我们现在在我们公司,我们叫做信息部,信息部我们自己现在有超过100名的员工。但是程式的编程就超过了有60个人,使用的软件全部是我们自己开发的。
我们现在可以告诉你这个,我们的库存的数据,仓库的库存可以在半天以内,可以告诉你哪一件衣服,我们现在在哪一个位置,可以告诉你们。所以说我们的数据,是掌握的很清晰的。
我们所有的做促销,都是根据我们的库存,而去做这个促销。所有的我们的计划,每一个公司有公司的计划,每一个分部有分部的计划,每一个区有区的计划,每一个店有店的计划。采购跟计划一定要配合起来,这样就等于我们买的每一个款,应该配到哪一个店去销售,他们早已经计划好了。
所以这样做起来,他们的促销就根据出度而去做这个促销。
新浪财经:这个样子。服装行业也是一个变化比较快的市场,真维斯它的后端的物流,是如何适应这样一个快的速度?
杨勋:因为我们现在总共有16个仓库,我们现在有3000多个门店。我们现在自己管的就有差不多1000多个门店,有1000多个门店是加盟店的。我们现在自己,加盟店我们也要控制他们的库存,要提醒他们应该怎么样的库存。现在我们有16个仓库,在分配着我们,支配着我们现在的门店的这个销售的进销存。
我们是有16个分部的,除了仓库有16组的人在管着这些数据。除了总部,还有一个总部的,有两个小组在管这16个区的数据,我们每天都要看到。我们每天每个礼拜每个月,都必须要看数据。
1993年,真维斯进军中国内地市场,在上海开设了中国第一家专卖店。经过19年的发展,真维斯成为内地最成功的休闲服装品牌之一。然而,随着越来越多休闲品牌、国际品牌进入市场,真维斯的发展又面临着怎么的抉择?
新浪财经泓君:在休闲服的理念,现在商场里面有了越来越多的休闲品牌,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真维斯他是如何看待这样一个市场份额的变化?
杨勋:因为社会的发展,竞争是必然的。只是你现在你自己,第一个你自己要把你的立足点要搞好,所以说因为我们的立足点,是时尚的必需品。所以说,每一段的任何时候都有年轻人,年轻人就要追求时尚,他们都需要他们这些商品。所以我们的立足点在这里,市场是永远存在的,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现在每一年的增长,都有15%-20%增长,但是现在这个市场里边的休闲服的增长,是每年都超过30%。我们现在的市场的份额不是扩大了,还缩小了。所以说我相信这样的一个趋势在中国,我相信未来的五年跟十年,还是会是这样,所以我不担心这方面的工作。
新浪财经:不担心真维斯的增长的潜力?
杨勋:对。因为我们现在我们这个增长都很稳定了,已经维持有五、六年。
新浪财经:您刚刚也提到了定位,您说到了一个关键字“年轻人”,您觉得真维斯现在的定位是什么?比如说学生、白领人士,还是怎么样的?
杨勋:应该就是说,现在应该是一些,我们这个年龄定位是18-25岁。是健康、上进的年轻一族。这是这个社会一定会受欢迎的,我们开始的定位就是这样,一个年龄段,18-25岁这样一个年龄段是最有活力的。
第二,健康、上进的年轻一族,每一个年轻人,都会受社会欢迎,也是一个绝大多数。另外,时尚的必需品,就是他们日常所用的东西,是他们必须需要的。所以这一点的市场定位,我相信我们暂时不会改变。
新浪财经:但您对以后的销售,有什么样的预期呢?
杨勋:我相信我们现在每年,我们自己预期有15%-20%的增长,我相信我们是能够达到的。
新浪财经:就是还是保持这样的一个速度?
杨勋:对,也不要太快,太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我估计太小了没有动力了,太低了没有动力。
新浪财经:这样一个群体存在吗?比如从中国人口来讲,像11年、12年,是年轻人的高峰时期,之后他的人群是在慢慢缩小的。
杨勋:我相信这一点,因为我们的市场份额,我现在讲这个市场份额我们是15%-20%,休闲服在30%几的增长,我们的市场的份额不是在扩大,而是在缩小。我相信这一点,人数的增长,人年龄的增长他变化会有,但是不会变化太大。对消费的习惯,我估计也不会影响太大。
新浪财经:现在电子商务发展的也是非常火热,您有没有考虑,比如用一种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这样发展?
杨勋:我们现在网上的服务销售的不错,去年我们的销售额大概在三千万一年。我们是前年九月份才开始在淘宝网(微博)开始,去年一整年我们大概就销售了三千万。但是今年,我估计我们的销售,应该翻四倍。我相信我们明年的目标是不低于二亿。
新浪财经:您网上这个投入会增加吗?
杨勋:没有。
新浪财经:不增加?
杨勋:我们只是在服务上,我们只是基本上在我们原有的,在顾客的服务上,在网上我们做了一些服务。其实没有花太大的资源投资,不用。因为其实已经存在在那里。
新浪财经:不打算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建立这样一个线上的渠道?
杨勋:是。不需要。因为我们现在的管理,我们的资源,已足够应付这方面发展。
新浪财经:您有没有考虑过,比如说接班人的问题?
杨勋:因为我们现在的管理,现在这个模式,我相信我们这样去管理,以后谁来去做到这个位子里面,下面的运作都是一样。
新浪财经:有具体考虑这个问题吗?
杨勋:现在我们也在,基本上每一个公司里面,他们运作已经可以自己在运作。所以说,这个上面谁去管理这个企业,就不是太担心了。
新浪财经:您心中有没有比如说这样比较合适的目标之类的?
杨勋:这要看他们的发展,或者决定,还是要董事局决定。
新浪财经:看来还是在意见保留阶段。在真维斯20多年的发展中,给您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杨勋:就是我们在转型,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在当时进入中国的时候,我们是一个领导潮流。但是我们当时提出来,有一个口号要名牌大众,要百斯千店。要百斯千店跟这个领导潮流是有点不符合的。
所以当我们的店,真维斯店开出来的时候,我们的顾客群的接受程度有影响了。但是我们很快就调整了这一个策略,就名牌大众化物超所值。改变了我们这一个模式,解决了我们这一个问题。令我们整个销售,就能够走上一个正规。这是我们那次的转变,是很深刻的一个印象,一个市场定位是非常重要,你错了一个决策,会影响你整个企业的发展。
新浪财经:也是通过那一次决策,然后真维斯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高度。
杨勋:对。
上一篇:几个在温州打拼的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