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求职季,又有很多人冲动着,试图一毕业就当老板,自己给自己打工。创业真就那么容易?
全力以赴地去参加一次“挑战杯”,经历从事科技创新的跌宕起伏,只有那些成为“过来人”的大学生方才明白,功败垂成很多时候并不依赖于象牙塔里的创意,而是一种不断应对“意外”的坚持和勇气。
上海开往大连的火车上,康乐不时被过往的列车员关注,因为他手里舞弄着一把明晃晃的大钳子。
康乐,同济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正在上海东方医院心脏外科实习。此行大连,为的是参加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康乐团队发明的那把大钳子——腔镜手术腔内打结持针钳,后来摘取了一等奖。但对康乐来说,比起手中的奖杯,整个参赛过程让他收获更多。
迟到了三年的“挑战”?
很多“菜鸟”刚投身科创时很容易栽跟头: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去查查文献资料,发现别人早已开始研究甚至都制成产品了。怎么办?
“2010年10月28日,那是我第一次在同济医学院参加学校‘挑战杯’答辩。”这个日子,康乐记得很清楚。因为去参赛的这个项目,他酝酿了整整3年多。
大三时,还在大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就读的康乐,有一天翻看着《外科学》这本所有医学生都要“啃”的教科书,无意间停留在“胆囊疾病”一章。书中提及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术,在术后缝合阶段,临床上最常使用的器械是钛夹。
做腔镜手术时,外科医生一般会在病人的身体上开三个锁眼大小的切口,插入细小的光源、摄像机和外科器械。医生通过传输到监视器中的图像,在体外引导、操作外科手术器械,实施手术。
作为一种专业的腔镜手术器械,钛夹的功能有点像“订书机”。假设一位病人的胆囊被切除,医生要让胆管闭合,就得用上钛夹。可跟订书机里装有钉书针一样,只要用了钛夹,病人体内就会留下一个金属夹子。
“使用这种一次性材料,病人要自己埋单。不仅如此,金属夹子在病人体内有脱落的风险,会造成新的感染。”这是康乐对于钛夹的一点“成见”。
但那时,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医学生的本科生涯,很多时间就是在记背知识点和参加考试中度过的。考试、考研压力,挤压着康乐的科研热情和时间。直到2010年,如愿考上同济大学医学院、开始攻读硕士学位后,康乐看到校园里张贴的大学生“挑战杯”海报,才回想起了自己当年的灵光闪现。
按照康乐最初的设想,在微创手术中,要让病人的体内切口闭合,除了用钛夹之外,传统的针线缝合技术也应该可以胜任。从病人的利益考虑,针线缝合相较于钛夹,手术产生的费用要低廉得多。
上一篇:大学生开小店应注意的事项
下一篇:杂志创业 事业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