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简介 1.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兼并重组背景分析
一、服装行业概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6年,中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170.02亿件,其中梭织服装80.96亿件,针织服装88.64亿件,与2005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了11.86%、12.48%和11.17%。产量增幅大幅回调,均较去年同期增幅下降了约5个百分点。通过中国服装协会对部分服装行业产业集群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产业集群产量增幅保持在10%以内,少数集群甚至出现负增长。2006年全行业实际完成服装产量512亿件,比2005年增长10.54%,其中梭织服装180亿件,比2005年增长5.88%;针织服装332亿件,比2005年增长12.54%。
2006年中国服装及衣着附件累计进口16.97亿美元,同比上升了5.5%。其中,梭织服装及附件进口8.69亿美元,同比上升了6.55%;针织服装及附件7.17亿美元,同比上升了3.11%;服装平均进口单价2.26美元/件,同比提高了11.33%,其中,梭织服装平均进口单价为3.71美元/件,同比提高了20.45%;针织服装平均进口单价为1.57美元/件,同比提高了6.08%。进口服装消费约占中国服装消费总额的1.5~1.8%。
2006年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值1470.85亿美元,同比增长25.14%,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5.18%。中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951.9亿美元,占全部纺织品服装出口的64.72%,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9.82%,服装出口266.22亿件,同比分别上升28.9%和21.16%。其中,梭织服装及附件出口437.24亿美元和84.72亿件,同比分别增长24.81%和13.95%;针织服装及附件出口449.01亿美元和181.51亿件,同比分别增长45.44%和24.85%。中国服装及衣着附件贸易顺差934.94亿美元,占中国贸易顺差的52.68%,比2005年的70.92%下降了18个百分点。2006年服装行业国际竞争力系数从2005年的95.7%上升到96.5%。
二、2006年中国服装行业运行情况
2006年,纺织行业保持“十五”以来快速发展势头,全行业生产、销售、出口、效益等各项指标均大幅增长,产业结构有所改善,技术进步成效显著。运行情况如下:
(1) 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产销衔接良好。
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618亿元,同比增长21.3%;销售产值24109亿元,增长21.6%;产销率达97.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纱产量1722万吨,增长19.9%;化纤2025万吨,增长12.9%;布438亿米,增长14.8%;服装170亿件,增长11.9%。
(2) 经济效益也大幅提高。
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883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棉纺织218亿元,增长33.3%;化纤66亿元,增长41.6%;服装251亿元,增长29.3%。
(3)外贸出口增幅不减。
尽管受贸易摩擦的滞后影响,对欧美地区出口增速放缓,但对全球出口仍然保持较高增速。2006年,全行业实现出口1471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其中纺织品523亿美元,增长18.8%;服装948亿美元,增长28.9%。
三、2006年服装行业运行情况有如下特点:
(1)棉花价格变动比较平稳。
2006年,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棉花价格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上半年,标准级棉花价格基本维持在14000元/吨左右,有效地促进了纺织生产的平稳运行。下半年,随着新棉大量上市,陈棉销售特别是新疆棉销售压力陡增,九月下旬,棉花价格一度跌到12600元/吨左右。国家适时采取新疆棉搭售进口棉配额、收储新疆棉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四季度棉价出现持续稳定回升,目前基本维持在13000元/吨左右。
(2)化纤产品产销两旺,经济效益显著回升。
经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化纤行业差别化率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明显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理性回落,产量增速放缓。2006年,化纤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55亿元,同比增长21.2%;实现销售总产值3106亿元,同比增长21.6%;产销率达到98.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受油价上涨成本推动,2006年下半年,占化纤总量78%的涤纶价格大幅上涨,直接带动了行业效益的提升。同时,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化纤企业传递原料压力的能力明显提高。2006年,化纤行业实现利润66亿元,同比增长41.6%,其中涤纶行业实现利润35亿元,增长62.8%。
(3) 对欧美出口大幅回落,对非设限地区出口增长迅速。
受欧美纺织品出口数量限制协议的影响,2006年,中国对欧美出口出现了大幅回落。其中对欧盟出口230亿美元,同比增长21.7%,增幅回落了33.6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231亿美元,同比增长18.1%,增幅回落了48个百分点。与此相反,对非设限地区的出口出现放量增长,2006年对非设限地区出口1010亿美元,同比增长27.7%,增幅提高了20个百分点,其中对香港、韩国、土耳其、加拿大、墨西哥等地区的出口增速分别达到了21.2%、28.1%、217.5%、44.9%和125%,增幅均比去年同期有了较大增长。
(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2006年,在国家抑制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的宏观政策引导下,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出现理性回落。2006年,纺织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30亿元,同比增长27%,比2005年回落了10.3个百分点。其中棉纺织投资623亿元,增长19.8%,增幅回落了35.7个百分点。
四、国内市场服装品牌竞争激烈
(1).优势品牌成为市场的亮点。一些具有优势的服装企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日益成熟和壮大,逐渐成为行业中的领头羊,也成为服装市场的亮点。
(2).产品日益丰富,品牌增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3).女装市场外资品牌比重明显上升。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统计监测数据显示,2005年排名前10位的女装品牌中,外资品牌的市场综合占有率比2004年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
(4).国际品牌占据中高端市场。
2.中国服装行业兼并重组动机
国内目前服装产业内的兼并重组相对国外而言比较少,主要因为目前国内企业大多为国外企业代加工,成为国外服装业的上游企业。国内企业凭借低成本赚辛苦钱而勉强能维持,尤其是在国际配额逐渐放开和取消的背景下。当前国内服装行业的兼并重组动因主要有:
第一、适应国际化竞争。在全球服装产业转移的大背下,国际化已成为众多服装企业的目标。而服装企业的国际化为行业的重组带来了机会。
第二、兼并重组可以帮助企业达到公司组织构架的优化、企业产权的清晰,整合行业的资源,避免行业的恶性竞争。
第三、为了控制资源而对上游企业的兼并。
交易时间 交易双方 交易方式
2000-12 上海海螺、成服集团 成都服装集团拥有2.4亿元总资产,下辖14家各类服装企业整体转让。
2004-6 万事利集团, 化纤集团,上投实业,新纺织 万事利集团受让化纤集团持有的*ST联华14.88 %国有股和社会法人股(2,487.096万股),上投实业持有的*ST联华5.69%国有股(951.948万股),新纺织持有的ST联华5.69 %国有股(951.948万股),总共占*ST联华总股本的26.26%.
2005 雅戈尔,新疆新棉集团 雅戈尔,收购新疆新棉集团11.2万锭棉纱产能
2006-6 中国恒天, 汉帛(中国) 中国恒天转让6428.5万股中国服装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29.9%。具体转让价格为每股1.95元,协议股权转让金额为12535万元。汉帛(中国)将占总股本的29.9%,成为第一大股东。
3.中国服装行业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在所有的行业中,服装行业是个市场情景很好的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与其他行业相比,服装业的投资门槛低,不需要太多的专门技术,服装制品的内需市场正由量的膨胀向质的细分化、多样化方向发展。领域也从正装到晚装、个性化时装,从一般设计到多元化设计方向扩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加速化,服装业界的海外贸易也逐步增加,海外贸易的方式也将向多样化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为中国服装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服装行业的重组同其他行业有一定区别,中国服装行业的规模及市场优势决定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可能性。跨国并购能同时满足企业在国内外两个市场上都获得高额附加值的需求。首先,在国际市场上,并购现有品牌的同时也获得了品牌的商誉、设计力量、市场认同度、营销网络等宝贵资源,并且进入了国际主流市场,取得了与国外企业平等对话的机会。其次,在国内市场上,更可以有一番大作为。由于并购国际品牌后拥有了它的核心能力,在国内市场运作上更为完善和灵活,跨国并购所产生的轰动效应也无形中为品牌在国内市场进行了有效的推广。汉鼎世纪分析认为,未来中国服装企业的兼并重组的趋势:
第一、 国内领先企业对行业内中小企业的兼并重组,以实现强者愈强。
第二、 区域内服装企业兼并重组从来出现地区性的龙头企业。
第三、 中国服装企业海外并购也将继续展开,一方面获得国际品牌以进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规避国际贸易壁垒。
第四、 外资对中国服装企业的兼并将进一步升级,从而获得稳定而廉价的加工基地。
第五、 国内有实力的服装企业多元化扩张趋势日益增强。许多国内服装企业感觉到企业发
报告目录 第一章研究概述 10
第一节研究背景 10
第二节研究内容 10
第三节研究方法 10
第四节研究专家团队 10
第二章全球服装行业发展现状 10
第一节全球服装行业发展特征 10
第二节全球服装行业供给格局分析 10
第三节全球服装行业需求趋势分析 10
第四节全球服装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10
第五节美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第六节日本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第七节法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第八节意大利服装行业发展现状 11
第三章中国服装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11
第一节中国服装行业的现状特点分析 11
第二节中国服装供给关系分析 11
第三节中国服装需求消费情况分析 11
第四节中国服装进出口情况分析 12
第四章中国服装行业细分市场概况 12
第一节休闲服装市场 12
第二节西服市场分析 12
第三节男装市场分析 12
第四节女装市场分析 12
第五节童装市场分析 12
第五章服装产业原材料市场供需分析 12
第一节原材料—棉花供需现状 12
第二节原材料—涤纶供需现状 12
第三节其他原材料供需分析 13
第六章中国服装行业投资政策环境分析 13
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对服装行业的影响 13
第二节产业政策对服装行业的影响分析 13
第三节WTO对中国服装行业的影响分析 13
第七章影响服装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13
第一节中国服装行业进入生命周期分析 13
第二节服装行业发展的竞争风险分析 14
第三节中国服装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4
第八章中国服装行业区域性发展现状与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14
第一节东北地区 14
第二节华北地区 14
第三节华中地区 14
第四节华南地区 15
第五节西南地区 15
第六节西北地区 15
第七节华东地区 15
第九章中国服装行业兼并重组现状分析 16
第一节中国服装行业兼并重组背景分析 16
第二节中国服装行业兼并重组现状分析 16
第三节中国服装行业兼并重组特点趋势分析 16
第十章中国服装行业兼并重组的障碍分析 16
第一节政策障碍 16
第二节资金障碍 16
第三节品牌障碍 16
第四节市场障碍 16
第五节组织障碍 16
第十一章国外服装企业兼并重组案例分析 16
第一节美国VF兼并Nautical 16
第二节哥伦比亚服饰公司收购Pacific Trail Inc. 16
第三节法国Chantelle兼并Orcanta 17
第四节琼斯服装集团收购巴尼纽约公司 17
第五节Claiborne收购Juicy Couture 17
第六节日本Fast Retailing收购美国Theory 18
第七节意大利玛佐托集团收购HUGO BOSS 18
第八节思捷环球收购美国ESPRIT 18
第九节Delta 服装公司收购M.J.Soffe 18
第十节阿迪达斯兼并锐步 19
第十一节伍德公司收购格伦儿童服装公司 19
第十二章国外服装品牌在中国的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19
第一节国外服装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分析 19
第二节夏奈尔 (GabrielleChanel) 20
第三节Louis Vuitton 20
第四节Dior 20
第五节Versace 20
第六节Prada 21
第七节Burberry 21
第八节Kenzo 21
第九节Givenchy 21
第十节Valentino 22
第十一节Hugo Boss 22
第十三章即将进入中国的国外服装企业分析 22
第一节日本ONYONE公司 22
第二节意大利亚曼达 22
第三节韩国利比昂 23
第四节Carhartt 23
第五节Gerry 23
第六节SuanDunn 24
第七节JaneSinger 24
第八节LloydKlein 24
第九节Wisher 24
第十四章国内服装行业兼并重组案例分析 25
第一节万事利收购联华合纤 25
第二节上海海螺有限公司收购四川成都服装集团公司 25
第三节广东雷伊意欲收购广东利威制衣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 25
第十五章中国服装行业兼并重组主体竞争力分析 26
第一节红豆集团公司 26
第二节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6
第三节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26
第四节内蒙古仕奇集团公司 27
第五节福建七匹狼集团公司 27
第六节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 28
第七节万事利集团公司 28
第八节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 28
第九节上海海螺(集团)有限公司 29
第十六章中国服装行业上下游企业兼并重组现状与趋势分析 29
第一节服装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兼并重组背景分析 29
第二节服装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兼并重组案例分析 29
第三节服装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29
第四节服装企业与其他行业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29
第十七章中国服装行业规模性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30
第一节大型规模服装企业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30
第二节中型规模服装企业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30
第三节小型规模服装企业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30
第十八章中国服装行业兼并重组风险分析 30
第一节资产重组风险分析 30
第二节品牌组合风险分析 30
第三节人事变动情况分析 30
第四节企业管理情况分析 30
第五节企业文化情况分析 30
第六节企业战略情况分析 30
第十九章中国服装行业兼并重组建议 30
联系人:李慧
电话 :13794497813
Q Q :1009346785
MSN:sales01@china-baogao.com
信息来源:http://www.china-baog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