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每年颁奖一次,宗旨是奖励对全人类有突出贡献的各项知识和研究。自1901年诞生以来,诺贝尔奖已经成为很多人心目中最高的荣誉,当然,奖金也是最高的。但是,诺贝尔奖诞生90年后,1991年,诺贝尔奖的姐妹奖诞生了,这就是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份刊物设立的“另类诺贝尔奖”,又称“搞笑诺贝尔奖”,能获奖的研究绝对让你捧腹大笑。它同样是每年颁奖一次,颁奖时间故意选在“正版”诺贝尔奖之前,但是,没有任何奖金。
别以为“搞笑诺贝尔奖”是无聊人为哗众取宠而搞出来的噱头,其幕后高手其实是哈佛大学教授,部分颁奖者甚至是以前的正牌诺贝尔奖得主。“搞笑诺贝尔奖”从1991年开始由一本幽默科学期刊《不可思议研究年鉴》(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主办。创立搞笑诺贝尔奖为的是拯救不同凡响的天才创意。并不是每个追求科学的人都有机会成为诺贝尔奖得主,然而一些人却足够幸运赢得搞笑诺贝尔奖。跟正牌诺贝尔奖一样,“搞笑诺贝尔奖”也会在医学、物理、生物、化学、语言学、文学、和平、营养、经济及航空这10个范畴选出最杰出学者,加以表扬。
搞笑诺贝尔奖颁奖大会每年都会专门花尽心思编写一个小型歌剧,不仅有专业的歌剧唱将加盟,还拉来诺贝尔奖得主友情出演。有意思的是,买票进场的观众还有机会赢得大奖,将会有一名幸运观众通过竞赛赢得与诺贝尔奖得主的约会。
还有独具特色的24/7研讨会——几位世界顶级思想家要在24秒内完整地解释他们的观点,然后用7个词来做一个清晰的总结,主题有“科学”、“艺术”、“性”等等。这个研讨会又称“海德堡确定演讲会”,专业的棒球裁判计时,如果超时将会被丢下讲台。这个活动很受观众欢迎,往往带起一波波高潮。2002年,第11届搞笑诺贝尔奖典礼还举行了一场婚礼,虽然婚礼只有60秒长,在1200名观众包括4名感动到流泪的诺贝尔奖得主的见证下,两名科学家喜结连理。
搞笑诺贝尔奖也有一些奇怪的传统。由于典礼中的活动实在是太多,要发言的人也不少,如何控制发言时间是个大问题。理事会从24/7研讨会中获得了灵感,于是,从1999年开始,得奖者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用最别具心裁的方式出场致辞,但时间只有1分钟,专业的足球裁判就在旁边掐表计时,如果超时的话,台下负责控制时间的“甜大便小姐”即一位8岁的女孩就会走到讲台上,盯着演讲者,然后不停尖叫:“快停下来,我听得好烦!”直到演讲者停止发言,“甜大便小姐”才会闭嘴。这位“甜大便小姐”的称职使得颁奖礼能恰到好处地在90分钟落下帷幕。
第二年开始,搞笑诺贝尔奖诞生了一个奇怪的传统,1200多名观众会不停地抛纸飞机上台,而台上的嘉宾或得奖者也得不停地把它们抛回观众席。掉在台上的纸飞机实在太多,于是不得不专门有人负责打扫战局。而11年来为搞笑诺贝尔奖打扫战局的都是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家罗伊•格劳伯,即便在他200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也没有改变。
由于关注的人实在多,搞笑诺贝尔奖开了专门的网页,有兴趣的人能在上看到得奖名单和一些现场照片,而更有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担任搞笑诺贝尔奖网上视频的技术支持,让更多的人能通过网络感受到科学的疯狂。
如何评选:另类的评选标准
每年都有10位获奖者被授予搞笑诺贝尔奖,每位得主搞出的都是符合搞笑诺贝尔奖的基本要求。搞笑诺贝尔奖的宗旨是“表彰那些不能也不应该被重复的科学研究”,让人们“先是大笑,然后开始思考”。
搞笑诺贝尔奖每年由科学家和公众提名,《不可思议研究年鉴》的编辑们从5000多个候选成果中选出10个最终获奖者。
获奖者由搞笑诺贝尔奖理事会评出,理事会成员不仅包括《不可思议研究年鉴》的编辑们,还有相当多的科学家(当然,其中有好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记者以及来自各个国家不同领域的人。与众不同的是,这个评选委员会的人从没有集体会面过,也不负责保管参选者的申请名单。此外,为了聆听更多的声音,委员会在决出最后的10强前,还会随机在街上找一些路人发表看法。
搞笑诺贝尔奖的申请也没有任何限制,任何人都能提名他人参选。每年评选委员会都收到几千份提名申请单,但很少人是毛遂自荐的。
过去的16年来,获得搞笑诺贝尔奖的研究可谓花样百出,完全体现了科学疯狂和无厘头的一面。也让人感觉亲切,科学并非都是高高在上,其中充满着稀奇古怪而又非常有趣的各种可能性。
独特意义:表彰创意向努力致敬
搞笑诺贝尔奖的英文全称是“Ig Nobel Prize”,其中“Ig”代表什么始终是个谜,亚伯拉罕本人也不明说。比较接近的猜测是“ignoble”(不光彩的)和“ignorant”(无知的)。其中一种说法是Ig Nobel能合成“ignoble”(不光彩的),意思就是要讽刺正牌诺贝尔奖。
搞笑诺贝尔和已届百年的诺贝尔奖最大的区别,在于获奖者们回答的问题。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花上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解决的是一个困扰了科学界很久的问题;而一个搞笑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也许只是花了几个星期,解决一个他自己很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日本奎夫大学的三位学者训练鸽子成功地能够把毕加索的画与莫奈的画区别开来,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的施密特教授致力于研究“洗浴的门帘总是向内飘扬”的问题。他们的工作为什么总让人觉得好笑?是因为这些成就毫无价值,还是因为他们严肃认真的态度?毫无疑问,他们或许一辈子都得不了真正的诺贝尔奖,但是否应该同样对他们的努力保持敬意呢?
创始人亚伯拉罕说过,搞笑诺贝尔奖有1/3是真正的研究,有1/3是胡编乱造,另有1/3则是读者很难区分的东西。他们在以科学的名义幽默,以幽默的形式演绎科学。他认为大部分优秀科学家都坚信,幽默的确能帮助他们干出有创意、有质量的工作。
对于正牌的诺贝尔奖来说,“搞笑诺贝尔奖”的存在并没有丝毫影响。真正的危险或许在于,一旦诺贝尔先生当年留下的那笔遗产被花光了没钱了,到那个时候,没有高额奖金的诺贝尔奖,会不会只剩下名义?同时,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没有金钱的刺激对科学研究会有什么影响?
搞笑诺贝尔小档案
英文名称:Ig Nobel Prize,首届1991年举行。
主办单位:科学杂志《不可思议研究年鉴》。
宗旨:表扬“乍看之下令人发笑,但令人深思”的研究。
选拔方式:大众推荐,可以邮寄或电邮方式。
评审:得奖名单由搞笑诺贝尔奖理事会遴选,其成员包括科学家、作家、记者、运动家、公务员等。
奖品:廉价材料制成的手工艺品一个。
标志:罗丹的著名雕塑“思想者”被推倒,躺在地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