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美国大众汽车公司打出了一个标新立异的广告。广告图案的上方是一辆“大众·甲壳虫”汽车;中心位置是醒目的两个字:次品;下方有一行说明文字:大众汽车公司的检验员因为仪表盘内壁上有一道划痕而拒绝接受该车。言外之意是,只因为一处无关紧要的瑕疵,就将产品认定是次品,足以反映大众汽车公司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有多么苛刻。这种主动揭短的做法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截至1962年底,大众“甲壳虫”汽车在美国的销售量超过100万辆,成为北美汽车市场上的最大赢家。
日本美津浓公司销售了一款茶色运动内衣,他们在衣服的袋子里附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种运动内衣使用的是最优质的染料和最高超的染色技术。但我们觉得遗憾的是,茶色的染色还没有达到完全不会褪色的境界,会稍微褪一些色。”在许多同行竞争者看来,美津浓这种揭短行为无异于扼杀自己。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美津浓非但没有“死”,反而深得消费者喜爱,创造了年销售额5.6亿元(人民币)的辉煌业绩。
这两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方面,在大多数企业“报喜不报忧”的年代里,像大众汽车和美津浓一样反其道而行,主动亮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但能产生强烈的关
上一篇:换得了脑袋,学不来本事
下一篇:船长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