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对中国人来说,是个重要的节日。风雅点的,中秋要赏月,连孩子也知道,中秋讨月饼吃。今年开始,中秋多了天假期,这本是好事,但很多人表示,中秋越来越浓的商业味惹人生厌。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娟介绍说,人们往往认为,传统的中秋节历史很悠久,且往往跟月亮相关。实际上古籍对中秋节的记载是近代的事。一般大家倾向于认为中秋节在宋代作为节庆已经很成熟,王教授认为,在宋代这只是一种吟诗赏月的游戏,地方志里还没有对这个节日的记载。根据典籍记载,民国初期开始使用公历纪年的方法。当时倡导过1月1日的元旦,而不过传统的春节。但实际上是增加了一个节日,大家开始过两个春节。据一些县志记载,既然春节是春天的节日,人们就想在秋天也建立一个与之呼应的节日,即后来的中秋,称为“秋节”。传统节日往往先起于民间,然后在政府的鼓励下,逐渐形成风气。然而有时政府也会先选出一个节日,然后由民间来丰富。王娟认为,中秋节就是如此,先被政府选定,再逐渐把许多传统的因素加入进去,然后逐渐演变为团圆节,由传统的“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专属女性的祭祀活动,演变为全国都要过的节日。
王教授还透露说:在民国时期,政府就屡次限制月饼的消费,限制月饼消费因外在因素(如送礼)而过度发展,民国政府还明令不许抬高月饼成本。看来,高价月饼和商业味浓烈的中秋节,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或也是一种“传统”。
不过,不管“传统”如何,从调查结果看来,大家还是对中秋节浓重的商业味道是非常不满的。有网友留言说:“中秋节之夜,月明星稀,秋高气爽,真是一年中最舒心的时候。”还有网友表示:“中秋节是我国所有传统节日里最有文化色彩的节日,亲人团圆是其主要内容。这是最能体现中国人人伦意味的节日,也是最能体现人文主张的节日。”是啊,月饼好不好吃,和月饼的个头关系不大,和月饼的包装更是无关;而对那些志在送礼的人来说,节日,不过是个借口;合家团圆,赏月观菊,这才是中秋的意义所在吧。
上一篇:经典管理定律:大荣法则
下一篇:价格战的最高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