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被认为是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在交易费用、合约理论研究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张五常永不从众,他有着自己坚定的立场,这使他成为中国最有争议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特立独行的张扬个性和天马行空的言说风格,又使这种争议更上层楼。他知道围绕自己的争议,他不在乎,“我知道自己是对的”。
对于中国的改革问题,他常常从纯粹的学理出发,提出许多在别人看来非常标新立异、甚至难以接受的观点。虽然我们并不同意他的一些看法,但是从提倡多元化表达的立场上来看,他的声音也自有其价值。谈农民:农民五千年来没有这么好过
中国的农民倒霉了几千年,改进农民生活也说了几千年了,现在才是第一次走出这个黑洞。
习惯上,谁说农民苦,好像谁就更关心农民,所以大家争相说农民苦。
那本《中国农民调查》不对。你去好些农村看看,前几年雇用农工300块钱一个月,现在500块钱都请不到了。
谈社保:反对最低工资,反对福利制度
"最低工资"是我知道的、唯一的没有任何经济学者赞同的政策。经济这门学问傻佬甚多,什么发神经的政策也有行内君子支持,只是最低工资没有。
中国拿得出来的只是一个有厚度的古文化,以及十三多亿可以刻苦耐劳的人口。怎可以学人家大搞福利经济呢?不自量力!中国大陆应学习香港不搞最低工资!
谈公平:贫富差距不严重,中国没有两极分化
基尼系数是怎么算出来的?谁算出来的?这些人念过书没有?他们做我的学生都没有资格。
(失业)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下岗,很多人不是被老板炒鱿鱼,而是他自己炒老板鱿鱼。
中国农民在近几年改进了很多很多,差距已经是越拉越近了。这是很明显的事,不晓得他们说两极分化根据的是什么资料。
谈改革:中国经济改革是奇迹,可以打100分
对邓小平主导的中国经济改革,如果让你做评判,你能打多少分?
100分。满分。还没有改革好……还是100分。我在1997年的文章中说得很清楚,他75岁开始改革,做了十多年,还没有做完就退休了嘛。虽然他的工作还没有做完,但是也可以给他个A+了。
批评中国容易,你让我批评中国,我可以一个星期写一本书。但是不能否认,中国过去28年的改革,是人类历史上的大奇迹。
中国的改革是共产党领导的,这是成功的主要原因。而苏联的改革呢,因为共产党已经没有了,没有党的领导。
邓小平能做到的,是其他人做不到的。中国两百多年来,没有出现过思路这么清晰的一个领导人,他说话不多,但是思路很清晰。
谈体制:中国浮现的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好
中国现在浮现的制度,开始稳定下来的制度,开始明确起来的制度,你拨开那些沙石,拨弄那些不清楚的东西,我看的是一个我相当欣赏的制度。我认为现在中国正在浮现的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我知道的最好的制度。
说过多次,中国的地区竞争制度妙绝天下。这激烈竞争起于九十年代——我称之为中国工业发展的第二阶段,是中国经济持续急速上升那么久的主要原因。
谈腐败:中国的腐败真的不是那么差
腐败是不可避免的,但需要改进。我并不是赞成这些事情,我是觉得这种事情是无可避免的。在一个国家还在改革的时候,你说没有这种事情发生?这是不可能的。中国在惩处贪污方面的改进,就目前来说我是满意的。
中国的那些贪污,那些所谓“好处”,比起印尼、比起泰国、比起印度,相对来说是不严重的。
谈国企改革:郎咸平不懂什么叫国资流失
我曾经批评过郎咸平。他说中国5000年来最差是今天。这一句话我不能原谅。大家做了那么多功夫,郎咸平怎么能说是5000年来最差的?不骂他不行。
1990年代初期,有些国企白送人也没人要的,有人问我,张教授你要吗?我说不要,要了等于是仗义帮忙。
郎咸平说,国企比民企好,要停止产权改革,这很不负责任。他对中国的产权改革的历史完全不了解,是要骂的。
谈青年:中国愤青不爱提问爱骂人
无可置疑,与香港的青年相比,国内的青年——尤其是愤青——是不喜欢提出问题的。他们给我的感受,不是高傲,也不是无心向学,而是自以为是,以不知为知之,把世界看得太简单了。他们通常不知道问题的所在就提出自己的观点,对错分明,不考虑灰色地带,推理逻辑一塌糊涂。
从国内的网页看,凡骂国家多遭赞同,凡赞国家多遭责骂。这现象使在国内网上喜欢乱骂一通的青年被称为"愤青"。
无可置疑,与香港的青年相比,国内的青年——尤其是愤青——是不喜欢提出问题的。他们给我的感受,不是高傲,也不是无心向学,而是自以为是,以不知为知之,把世界看得太简单了。他们通常不知道问题的所在就提出自己的观点,对错分明,不考虑灰色地带,推理逻辑一塌糊涂。
张五常谈自己:我比我认识的所有人都知道的多
中国现在浮现的制度,开始稳定下来的制度,开始明确起来的制度,你拨开那些沙石,拨弄那些不清楚的东西,我看的是一个我相当欣赏的制度。我认为现在中国正在浮现的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我知道的最好的制度。这并非易事,因为我知道很多很多,我知道的比我所知道的任何人都多。
如果你问科斯,谁是二十世纪最好的经济学家,我相信他数两三个后就会数到我。
张五常谈民主:反对以民主投票方式领导改革
跟任何政治体制一样,中国还存在很多问题。知得不多,还没有资格分析。不要举镇压的例子作为暴君的证据。不少民主政制出现过镇压行动,就是被认为民主最成功的美国,越战时反战的在校园受到镇压,真枪实弹,有学生被杀了。
民主投票的最大缺点就是票数既不能反映代价,亦不能刺激生产。投票可以导致财富分配有所转变;但要改变分配,投票方式是下策。无论用甚么方法,改变财富分配与保障民权是有冲突的。
民主投票最大的经济收益,是在决策上能节省定价的交易费用;但投票作决策的准确性不及市场。独裁决策的费用比投票还要低,但独裁者可能滥用权力。来源腾讯网:http://view.
张五常简介:
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1935年生于香港,1982年至今任香港大学教授、经济金融学院院长。1959年到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系学习,其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曾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是第一位获此职位的美国本土之外的学者。 1969年以名为《佃农理论——引证于中国的农业及台湾的土地改革》的博士论文轰动西方经济学界。1991年作为唯一一位未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者而被邀请参加了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
身为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的张五常果真会像一些媒体传言的那样,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华人吗?诺贝尔奖委员会是否正在收集张五常的资料?日前,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负责诺贝尔奖评选的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皇家科学院对记者的答复是:在委员会作出决定之前,候选人的任何资料都是个秘密,他们不对任何传闻作出评论。
记者就此采访了正在成都讲学的张五常。张五常表示,确有诺贝尔奖委员会的有关人士在收集他的资料。关于诺贝尔奖,他说,许多时候是别人一厢情愿。诺贝尔奖是很珍贵的奖项,张五常认为:“我在经济学里面四十年的苦苦研究只是得到了一个获此殊荣的机会。”有记者问张五常:如果您获了诺贝尔奖,您认为最可能获奖的理由是什么?张五常回答说,最可能的是1969年写的博士论文《佃农理论》。
诺贝尔奖委员会每年都会向成百上千的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发函,让他们提名来年诺贝尔奖的候选人,提名一般在每年的2月1日截止。接下来,诺贝尔奖委员会将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对候选人的成就进行考查并作出选择,最终的结果会在每年的10月公布。
争论:
一直以来关于张有许多争议,可能最大的争议是自由竞争的理论,这个论点初看很好很强大,可是仔细的想想似乎有许多问题,例如:中国是否有公平竞争的环境,即使有,但是我们都知道竞争结果永远是少数人是胜利者,失败者怎么办?国家的问题并不仅仅是经济的问题,只是用经济学想问题而忽略最广大普通人民的利益是不会有哪个政府肯冒这个险的,贫富差距的扩大永远是国家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满足少数人的利益永远不会是真理。
著作
卖桔者言
科学说需求 (经济解释, 卷一)
供应的行为 (经济解释, 卷二)
制度的选择 (经济解释, 卷三)
五常学经济 (经济解释, 卷四)
经济的看相与把脉
三岸情怀
中国的前途
存亡之秋
伟大的黄昏
学术上的老人与海
挑灯集
卷帘集
凭栏集
随意集
理会张五常应该了解的十个词
芝加哥学派
科斯
米尔顿·弗里德曼
杨小凯
新制度经济学
产权经济学
交易费用
经济解释
佃农理论
自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