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陈义红,男,生于1962年,激光专业。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湖北光通光电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
公司简介:湖北光通光电系统有限公司是武汉市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研究、开发和生产气体及固体激光器,激光成套加工设备,激光微加工设备,激光光学元器件和计算机软件,拥有多项专利技术。
我从新加坡回国创业已有整整两个年头了,这两年也是我人生里多姿多彩的难忘岁月。创业的过程中,充满了无数艰辛,也充满了无数快乐。
还记得两年前,武汉市副市长辜胜阻及东湖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唐良智等一行到新加坡招商引资。当时我详细了解了武汉·中国光谷的筹备情况,感觉到了光谷无限机会对我的吸引。后来又受到有关领导的邀请,我来到了武汉·中国光谷湖北光通光电系统有限公司并出任总经理。现在,看着湖北光通一步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公司正朝着一个标准高科技企业发展方向稳步健康地前进。我看到了希望,也感到了无比的欣慰。对于只身来武汉创业,我的感触和体会颇深。下面我就两年来的创业经历说说自己的体会。
创业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寻找机会的过程,是一个寻找企业切入点的过程。我深深地知道:企业要成功,必须熟悉市场行情,密切关注市场,结合市场做出正确的判断。还要能够看出市场内在规律和机会,寻找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这应该是创业的第一步。我本人一直学习和研究激光,关注激光领域的发展。在国外的时候,我完成了一些课题。当我发现湖北武汉·中国光谷成立并给予了相关行业很多优惠政策时,我毅然决定离开新加坡的研究院,回武汉创业。另一方面,激光行业也是一门新兴的行业,由于它的用途广泛,因此,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它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科,也是一项值得投资的项目,我最终选择了湖北光通。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创业是我的选择,选择激光行业是我的兴趣,兴趣之外也有生活,兴趣之上,就成了乐趣。
每个成功的企业家背后,都有一段吃苦耐劳的经历,我也不例外。然而,对艰苦往事的回味使我感觉到了在创业过程中人生的一次次进步。或大或小,但每一次成功地解决问题,总会为自己带来一丝快乐。当然也有失败的时候,但我觉得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看你如何看待它,定义它。在我看来,失败应该是一个机会,如果没有它,我们就不会有快速的成长,只有在失败中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如果我们用心来正确地看待失败,那么成功也就不远。台湾有句广告词叫做:100分不是结束,而是101分的开始。同样,失败不是结束,而是走向成功的开始。
大凡回国创业的人,都要经历“资金、产品、市场”这三关。作为中国企业的老板,若过了三关,创业的路也就成功了一半。在资金问题上,和大多数企业一样,我们也存在银行融资难的问题,有时候,财务也比较紧张,但我们通过想各种办法,还是顺利地挺过来了。关于产品和市场,我们坚持质量和服务就是企业的生命。在技术上,我们有一流的科研开发队伍,大家合理地分工协作,各项技术攻关都比较顺利。特别是有些技术,在全国来说都处于领先地位,这也大大提高了大家工作的信心和动力。当公司开始慢慢壮大后,我们又遇到了新“三关”,那就是人事关、管理关、客户关。
第一关就是人事关。虽然中国劳动力过剩,但有时候却常常让人感到人才难求。尤其是内地,有些人的市场观念和法制观念依然很淡薄。加之国内外体制的不同,用人观念有别,使得企业常常很难找到双方都比较满意得人才。
第二关就是管理关。以前在研究院的时候,和书本、技术打交道比较多,现在主要是与人打交道。角色的变换、国内外行政体制和管理模式上的差异,使得我必须在心理和行事方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一方面,在产品技术方面也需要不断创新,提高技术的含金量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还要处理繁重的行政事务,应付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些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自己的精力。
第三关就是客户关。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技术知识含量自然比较高,也比较专业。但我们常常感觉到客户对我们产品的认知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长得多。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制约了公司产品的销售。作为刚刚兴办的企业,要建立稳定的客户群也需要多方面的投入,包括各种关系处理、物力和财力投入等。这种双方的磨合也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例如有个客户,要买我们的“二氧化碳激光打标机”,但货款要在一年内分三次付清。遇到这样的客户,我也只能惋惜地摇头。
面对这“三关”,为了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我一面开发产品,一面研究出了一套“三赢”策略:一是赢人才靠“三留”。何谓“三留”?即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在具体操作上,对优秀员工一是给予奖励,二是提供深造或出国考察的机会,三是感情投资——每遇公司员工加班加点,我都要亲自参加。如果自己有事,也要安排其他领导参加。这便是我们公司有现在这样一支高素质队伍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赢质量靠制度。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一套有效的公司管理制度,凡处理公司的大事小事都做到有章可循。我认为:在公司,我是第二把手,第一把手是制度。制度大于总经理,制度大于一切。
我记得有个员工,干活很能吃苦,但因做出的产品达不到要求,我也只好将其辞退。我想,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司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让用户满意;第三,赢销售靠产品。我的营销方式,一不靠请客送礼收买用户,二不靠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三不靠“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靠的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公司的营销理念是:让产品说话,让客户鉴别。有这样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例子:河南有位客户,想购置一台激光雕刻机,跑了很多厂家,价格都在1万元左右,最多不超过1.4万元。经过货比三家,最后还是决定买我们的价格高许多的激光雕刻机。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主要是我们的产品技术含量高,质量过硬。
培养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和团队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当今社会没有“个人英雄”,只有充分发挥好员工的协作精神,才能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当然,在团队中领导不应该游离于员工之外。彼此之间应该是善解人意,而不是揣摩上意。湖北光通最大的成功,便是形成了一支高素质、讲团结、肯奉献的团队。我觉得她的价值是难以用数字标准来衡量的。当然,在一个企业的初期阶段,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很多人不了解,他们也需要时间来做好这一点——了解自己,了解别人,最终形成一种合力和整体力量,促使公司提高运作效率,成功地解决问题。
在具体方法上,公司内部组织定期的部门联谊会,开PARTY;定期开办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班,迅速传达公司最新研究成果、近期动态以及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交流方式。通过这些交流让大家觉得干什么事都应充满热情,让大家感受到公司的每一位成员都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大家齐心协力,只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这样也就营造出了一种和谐向上的气氛。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人有没有热情,给别人的感觉就明显不一样;一个人有没有热情,别人对他的感觉也不一样。同样,一个人有没有热情,工作效果也会明显不一样。
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和本地的各种力量和人才建立很好的伙伴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更了解本地市场,只有与本地的资源相结合,才可能有更好的合作模式。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只有充分地共享各种重要资源,才能发挥现有生产力的最大效率。鉴于此,在省侨办,武汉留学生创业园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率先在湖北成立了“湖北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者俱乐部”。我本人也很荣幸被推选为俱乐部首届理事长。
当初创办这个俱乐部的提议得到了很多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的响应和支持。到现在为止,俱乐部已有会员单位100多家,他们大都是回国和来鄂创业的华侨华人专业人士。通过各种联谊活动、座谈、参观、不定期会议和报告等方式,来积极促进各成员在创业活动中多方面的交流。
这样做至少有两大好处:首先是加强了俱乐部内会员间的横向联系。也就是通过建立会员信息库,开展一些活动来增加彼此间的了解和实现资源共享;其次,俱乐部也能加强会员单位与政府等相关部门间的纵向联系,大大地提高了公司和政府的办事效率。显然,成立这样的俱乐部,不仅为别人也为自己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方便,很好地利用了各种资源。还有一点,通过俱乐部这座桥梁,我们认识了更多的朋友。除了合作之外,公司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这也为公司选拔人才提供了特殊渠道。同时,我们还通过和有关单位联系,成立了“武汉·中国光谷激光行业协会”。通过成立这样的协会,也给我们彼此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创业是一个过程。我想十个企业家有九个半喜欢创业的过程。创业的过程中,有成功,有失败,有做的好的,有做的不好的。但我想,一个人只要时刻保持着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锁定目标,最终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超越自我,取得成功。对人和事业来说,实践才是检验英雄的唯一标准。创业是一种实践,我坚信: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是一个人和一家企业成功的正确道路。(文章选自第三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回国(来华)创业成果报告会文集,作者为湖北光通光电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
上一篇:罗红 好利来如何把小蛋糕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