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让你从此与众不同(序)
“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邓小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
“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知识创新迅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
——胡锦涛
今天,创新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不管使用哪种搜索引擎,键入“创新”一词,与之相关的条目不下200万条。再到亚马逊网站上检索一番,以创新为主题的书籍竟多达2300余册。
人们对创新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这一点在今天的首席执行官们眼里并不足为奇。下面这些统计数据,或来源于学术研究结果,或摘自各类商业出版物,读来难免令人徒增一分焦虑与无奈:
——与创新乏术的企业相比,创新成功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20%甚至更高的增长率;如果企业80%的收入来自新产品开发,并坚持下去,五年内其市值就能翻番;
——“创新度”是衡量企业投资价值的最佳晴雨表;
——在高科技业,创新是导致首席执行官薪酬发生短期和长期差异的因素之一,平均分别占有23%和15%的比率;
——其他研究结果也表明,创新已经成为首席执行官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其原因自然不会仅仅出于对薪酬的担忧。埃森哲最近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球 83%的高层管理人员深信,本企业今后的发展“将更多地依赖于创新”;
——美国最近几年各企业年度报告中,“创新”是当年各企业年报总裁致辞栏目中最常用的词汇。
记得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摇滚歌星崔健有首歌唱道:“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的确太快了,改革开放25年以来,中国的变化之快出乎意料;近年来更呈加速之势。当初,你若拿款“大哥大”数字模拟手机,你是被公认的大款;十年后,中国手机数量突破1亿部。这期间,上演了多少部世界级通讯巨头的拼杀、商战,也上演着国产手机厂商奋勇争夺的一幕幕历史悲喜剧……
社会已进入资讯时代,科技日新月异,没有一个产品能永远畅销,没有一个人能够永远成功,在“快鱼吃慢鱼”、“聪明鱼吃笨鱼”的时代,要求个人必须是创新型个人,团队必须是创新型团队,企业必须是创新型企业。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讲: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0天;海尔总裁张瑞敏“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华为总裁任正非大谈危机管理。这些都不是危言耸听,这就是所谓丛林生存法则——优胜劣汰。你不创新,别人就会超过你,社会和市场就会淘汰你。
一、创新的来源——创新思维
1、创新思维的含义
创新思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一般认为人们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切对创新成果起作用的思维活动,均可视为广义的创新思维。而狭义的创新思维则是指人们在创新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创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诸如灵感、直觉、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
2、创新思维与一般思维的区别
创新思维之所以有别于一般思维而成为一种新的思维形式的主要特点是,思维形式的反常性,思维过程的辩证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思维成果的独创性和思维主体的能动性。
1)思维形式的反常性——又经常体现为思维发展的突变性、跨越性或逻辑的中断,这是因为创新思维主要不是对现有概念、知识的循环渐进的逻辑推理的结果和过程,而是依靠灵感、直觉或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
2)思维过程的辩证性——主要是指它既包含有抽象思维,又包含有非逻辑思维;既包含有发散思维,又包含有收敛思维;既有求同思维,又有求异思维等等。由此形成创新思维的矛盾运动,从而推动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思维实际上是各种思维的形式的综合体。
3)思维空间的开放性——主要是指创新思维需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宽领域地考察问题,而不再局限于逻辑的、单一的、线性的思维,形成开放式思维。
4)思维成果的独创性——是创新思维的直接体现或标志,常常具体表现为创新成果的新颖性及唯一性。
5)思维主体的能动性——表明了创新思维是创新主体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而不是客观世界在人脑内简单、被动的直映,充分显示了人类活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3、思维的生理机能
目前,科学家们研究认为人脑是由万亿个脑细胞构成的。平均重量在1300克左右,虽然只占我们体重的2.3%,但却要消耗身体20%能量。在万亿个脑细中,可能有1000亿个是活跃的神经元细胞(目前我们只用其10%),每个神经元细胞可长出多达2万多个树枝状的树突以存储信息并接收从其他细胞输入的信息,每个神经元细胞沿着叫轴突的主要通道通过电脉冲将信息传输到其他神经元细胞和身体的其他部位,而轴突外层包裹着起绝缘作用的髓磷脂鞘,绝缘性能越好,传输速率越高,速度可高达352千米/小时。当信息到达另一神经元的突触(连接点)时,每个电脉冲会引起化学反应 启动神经传递反应跨越突触传输信息。而所有的轴突又被多达9千亿个将大脑各部分粘合起来的神经胶质细胞所包围。所有的这些部分连接起来,就组成了迄今为止这个世界上已知的最独一无二天然的电脑。而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台这样强大的电脑。
概括地说,我们每个人的大脑大体由“两个部分、三位一体、六个通道和七个智力”所构成。
“两个部分”——是指大脑可分左右两个部分,中间通过有多达3亿个细胞组成的胼胝体相联。左脑的主要功能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维;右脑的主要功能是形象、非逻辑和创新思维。
“三位一体”——是指大脑由三个部分组成。小脑也称爬行动物脑,它控制着大脑的本能,如我们的呼吸、心跳、平衡、运动等诸多本能;小脑上面的第二层脑为边缘系统,也称古哺乳动物脑,它控制着吃奶、情感、记忆等等;最上面一层是大脑皮层,也称新哺乳动物脑,由于人类的大脑皮层特别发达——有2毫米厚,成熟的皮层有6层,是黑猩猩的4倍——别于其他高等动物,从而使人成为独一无二的种类。它负责我们的观察、交谈、思考、分析、推理、创新等。
“六个通道”——我们的学习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所做这六个基本通道与外界进行双向交流。
“七个智力”——我们每个人至少有七种不同类型的智力中心。一是语言智力,即读、写与词语交流的能力。这一能力在作家、诗人身上得到高度发展;二是逻辑智力,即我们的计算与推理能力,这在科学家、数学家、律师和法官身上得到极大发展;三是音乐智力在作曲家、指挥家和一流的音乐家身上有明显地发展;四是空间智力则表现在建筑师、雕塑家、画家、航海家和飞行员方面;五是运动智力在运动员、舞蹈家、体操运动员等身上有很好地体现;六是人际智力即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则是营销员、鼓动家、外交家应有的能力;七是内省智力即洞察能力和了解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