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14日宣布,2008财年联邦政府财政赤字达到惊人的4548.1亿美元,而上一财年赤字仅为今年的三分之一左右;更令人忧虑的是,由于2008财年的截止日是9月30日,"7000亿美元救市资金"并没有被计算在内,2009财年的财政赤字可能超过8000亿美元。适逢全球联手救市的关键时刻,相关数据引发人们对于美元贬值、美元资产缩水的担忧。(来源:新闻晨报 2008-10-16)
去年上半年,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浮出水面;今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国际金融危机开始爆发并很快波及欧洲各主要发达国家,全球金融市场一片惨淡。更让人揪心的是,即便在近一个月内美国和欧盟不断出台各种规模空前的补救措施,但几乎所有人都不认为这场金融危机会很快过去,美欧"救市"不过是在拖延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过渡的时间罢了。
如今,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发现,一直被很多人奉若标准发展模式的美国经济体系,原来其内部存有超乎想象的弊端。目前暴露比较充分的至少有三点:一是过分依赖消费刺激经济;二是虚拟经济泡沫化;三是政府监管不力。
用刺激消费的手段来加速经济发展的方法本来无可厚非,但不加限制的刺激就会助长畸形消费理念的形成,导致本国资本市场缺乏必要的流动性,无论是政府还是人民都去大量借贷,金融风险焉能不越积越大?
各金融机构为了转嫁自身不断膨胀的金融风险,利用股票、期货、债券、保险等等形式的金融衍生品将大量风险打包贩卖出去,在规避了所谓风险的同时也将他人拉下水。风险层层传导,虚拟经济泡沫一再膨胀,终有被戳破的一天,到时谁都无法独善其身。
问题最大的是美国政府在市场监管方面犯下的严重错误。作为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和金融市场的监管者,美国政府对金融危机爆发的隐患视而不见,放任金融泡沫自由泛滥,为了本国的利益而丢弃其本应负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成为了危机的始作俑者;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邦政府推出了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被美国人指为用纳税人的钱救私人机构和银行。表面上看这是在挽救美国金融市场,其实是将危机导入更深的一层,不啻在为危机的扩散推波助澜。
此外,始终宣扬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在自身遭遇危机后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其主张,暴露了他们实用主义至上的利己原则。将受危机冲击的银行国有化与其一贯标榜的自由市场原则完全背道而驰,无非是自己死撑而不想让其它国家来抄底。近来流传着更加耸人听闻的消息,称美国可能会用滥发纸币的方法人为制造美元贬值,达到冲抵本国高额债务之目的。目前虽无明确迹象表明美国会真的付诸实施,但对此我们却不得不防。
有美国专家预测,渡过此次危机至少需要2年左右,事实上时间可能更长。即便如此,美国依然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就算经济连续几年负增长,依然无法撼动其全球经济老大的地位。此次金融危机已使美国式的经济发展神话彻底破灭,当下美国政府正在焦头烂额之中,恐怕也没有时间来反思。话说回来,仅凭损人利己的伎俩去扮演救市的主角是成不了救世主的,没有对发展方式本质问题的思考,不触及危机的症结,任凭你怎么救都于事无补。来源:中国经济网 杨无忌
上一篇:什么是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