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司
不要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公司的根本存在价值是经济效益。要坚定自己做职业人的想法。当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实现最大化的时候,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当双方结果相背离的时候,应该选择潇洒地走开。
关于老板
听过无数有志之士的抱怨,看过无数的人才因为老总始终无法重视人才的选育用留而黯然离去。当我们苦口婆心的劝导老总们明白,人是重中之重,没有鼓舞人心的士气,没有核心的团队,没有吸引人的企业文化,没有再培训,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任何企业都将会万劫不复。可是,老总总是忽略了人才的重要性,不断的强调业绩,企业的拓展,市场竞争。殊不知,这一切都是靠人才去完成的。
关于改变
不要奢望你的努力会换来老总甚至企业的改变,在有些公司,一旦企业业绩下滑,什么人力资源,什么培训,什么企业文化,都通通被老总弃置不顾。从他们的角度想想看,那是他们自己的钱,自己辛辛苦苦的原始积累。当他看到自己的钱就这样流走,他哪里还有精力注重人才的流失?对于他来说,反正钱有了,人自然会来。
关于文化
即使公司不赚钱,也不要小看文化这东西,文化能决定公司能否壮大并长久。员工的忠诚需要用文化来凝聚,主管的管理风格需要用文化来引导。管理中,有很多规则是应该遵守的,譬如工资的刚性;有很多雷区是不可以碰的,譬如诚信。
关于融入
用关注和尊重赢得员工的信赖!营造“坦诚”、“透明”、“积极”、“向上”的氛围。必要的成本投入是必须的,因为投入产出比。管理需要细腻,需要替别人着想,需要懂得“利用”,需要抓住“心结”。把希望传递,让激情感染。定期跟他们一对一地聊聊,关注一下他们的将来。
关于留人
留人的原则是“情感留人”、“待遇留人”和“事业留人”,我们的待遇难以具备明显优势,公司前进的路上也绝非一帆风顺。这种情况下,情感留人是最实际的留人手段。管理情绪、凝聚人心,不失一切时机地捕捉动情点。我们一定要保持这种敏感和细腻。
关于家庭
选择的时候不要任何理由。因为你是你,你想做的是你自己的事情。没有人认为或感觉你的委屈和痛苦。分居也好,孩子缺少父爱也好,你个人能否解决那是你的私事。年薪代表什么?是你的个人价值还是你养家糊口的依靠。北漂有多少?难道就是郁闷吗?意识里面不要有抱怨和无奈,生活本无奈,何苦让自己更无奈呢?你对他有感情,他未必在乎你!工作就是工作,没有太多的感情。
关于敬业
即使只是一名最基层的员工,也要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公司。唯有如此,才能迅速融入迅速提升。所以,骨子里无比的高傲——“公司需要我”;“我要把公司推向成功”。将公司当成家,将自己当成了总经理!这是曾经引以为豪的一种心态,现在看来需要改变的是心理预期。
关于离职
“我的心已不在公司,但还要为公司凝聚人心。”这是离职前的哀歌。与其在“适应环境或让环境适应你”这个老掉牙的话题中思考,离开比留下来做痛苦的哲学思考更明智。跳槽,不意味着好逸恶劳,而是给自己的勤奋努力找对地方。忠诚理论上是一种美德,可是忠诚到伤害到自己的程度,就只能是一种迂腐了!中国人经常是羞于谈钱,这不是健康的心态。古语云:“礼赏不倦,则士争先。德同势敌,乃揽英雄之心。”
关于性情
“有血有肉重情重义”意味着付出和投入,有时会情不自禁达忘我状态。付出之后我们未必能有回报,甚至收获了委屈。有人权衡之后会选择理智和机械,有人调整之后会改变心理预期。前者自我防卫能力越来越强但趋于封闭,后者承受打击的能力越来越强且更加豁达。因为透明,圈内朋友曾戏言自己是温室里长大的。我承认自己经历不够坎坷,但相信--生命力强弱与否不在于环境,而在于种子。
关于自励
我知道自己骨子里有一种潜在的也是可怕的东西--惰性,所以尽力去给自己找压力、动力。或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之上,或将自己置于众人瞩目之下。这样,做每一样事的时候,自己都不再仅仅代表一个人。所以,命中注定自己这辈子会很投入!
关于心态
率真、执著、努力、理性、热血、理想。做得越多,责任越重,能力越强,成长也就越快。牢骚、抱怨、偏激和冲动越少越好。激情和责任则是每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潜做出一番事情,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无论我们的生理年龄有多大,我们都要有一颗二十岁的心。
在研究大量成功企业领导者的案例后,我们发现,这些最优秀的企业领导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能尽全部的努力去达到自己的目标,他们懂得做人、善于决策、充满热忱、持续创新、架构关系、激励团队以及赢得拥戴……最成功的企业家所共同具有的良好习惯和素质,使得这些企业领导人能够脱颖而出。
第一个习惯:懂得做人。会做人,别人喜欢你,愿意和你合作,才容易成事。怎么让别人喜欢自己呢?好的企业领导者都习惯于能真诚地欣赏他人的优点,对人诚实、正直、公正、和善和宽容,对其他人的生活、工作表示深切的关心与兴趣。
台湾著名企业家张忠谋在黑金横行的社会大环境下依然从来不走后门、不走政商关系,更拒绝钻法律漏洞,赢得企业界和民众的极大尊重,官员也因此从来不敢故意刁难他的企业。
第二个习惯:善于决策。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企业经营方案总是不止一个,决策就是要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然后选择一个最佳方案。企业领导者的价值在于“做正确的事情”,同时帮助各阶层的主管“把事情做正确”。
四川长虹总裁倪润峰1996年率先拿起价格武器将彩电大幅降价,从而确立国产彩电的主导地位,正是看准市场、果断决策的典型。
第三个习惯:相信自己。成功的企业领导者都有很强的信心,他们既会在自己内心里相信自己,也会在公众面前表现出这种自信心。成功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成功的欲望是创造和拥有财富的源泉。
英特尔总裁葛洛夫认为“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坚持与自信成就了英特尔今天的伟业。
第四个习惯:明确目标,什么是领导?世界级企管大师班尼士下了个定义:“创造一个令下属追求的前景和目标,将它转化为大家的行为,并完成或达到所追求的前景和目标。”企业领导者们知道,要使员工能奉献于企业共同的远景,就必须使目标深植于每一个员工的心中,必须和每个员工信守的价值观相一致;否则,不可能激发这种热情。
有“神奇教练”之称的米卢蒂诺维奇已经创造纪录,他所带的每支队伍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打进世界杯的决赛圈。
第五个习惯:充满热忱。热忱有时候比领导者的才能重要,若二者兼具,则天下无敌。产生持久的热忱方法之一是定出一个目标,努力工作达到这个目标,而在达到这个目标之后,再定出另一个目标,再去努力达到。这样做可以提供兴奋和挑战,如此就可以帮助个人维持热忱而不坠。
第六个习惯:顽强精神。如果说有一种素质几乎为所有的成功企业领导者所拥有的话那就是顽强精神。所谓顽强,并不是达到愚蠢地步的顽固,它是一种下决心要取得结果的精神。在管理实践中,作为一个领导者,你手下的人都希望领导是一个不屈不挠的人。只有你的竞争对手希望你放弃这种精神。
第七个习惯:重视人才。企业最好的资产是人,企业领导者的美德在于挑选好的合作伙伴。选一个适合的人,比选一个优秀的人来得重要。除了专业所必备的素质之外,他们找人要看3种东西:一是必须精力充沛。有精神、有气派,这样的人可以走长途,可以感染人,适应变动。二是要正直。考虑个人利益的同时,能够考虑到公司的利益。三是要有智慧和胆识,有进行思考的能力和魄力。
“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都是识人用人的经典例子。
第八个习惯:充分授权。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一个人做所有的事。所以,作为一个企业领导必须学会把权力授予适当的人。授权的真正手段是要能够给人以责任、赋予权力,并要保证有一个良好的报告反馈系统。
美国前总统里根是一个出名的放任主义者,他只关注最重要的事情,将其它事情交给手下得力的人去负责,自己因此可以经常去打球、度假,但并不妨碍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第九个习惯:激励团队。组织起一个优秀的团队,是一件非常艰难和重要的事情。激发起他们的热情,挖掘出每一位团队成员的聪明与潜力,并将他们协调起来,是成功的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一个企业领导人必须是一个能激发起员工动力的人。
第十个习惯:终生学习。衡量企业成功的尺度是创新能力,而创新来源于不断的学习,不学习不读书就没有新思想,也就不会有新策略和正确的决策。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正是终生学习的最佳写照。
第十一个习惯:持续创新。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是:如果你停步不前,你就会失去自己的立足之地。这一点对于任何领导或公司都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满足于现状,你就丧失了创新能力,而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主要源泉。具有创新头脑的人是不怕变革的。
耐克不断改进自己的运动鞋,以适应人类行走和奔跑的需要;不断寻找为当时年轻人所接受的明星作为代言人,希望永远被认为是“酷”的代名词,没有持续创新,已有几十年历史的耐克就会被年轻一代抛弃。
第十二个习惯:架构关系。一个好的企业领导者习惯于架构关系。他们知道,关系已成为人际中个人成长、企业成事的重要条件与资源。关系就如同网络,构架起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为了企业的发展,任何一个领导者都缺少不了“关系管理”。西方国家的大企业常常邀请其它大企业的管理者加入自己的董事会,不仅拓宽了眼界,而且在经营管理中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助力。
第十三个习惯:抓住机会。每个人都被机会包围着,但是机会只是在它们被看见时才存在,而且机会只有在被寻找时才会被看见,关键在于你如何认识机会,利用机会,抓住机会和创造这些机会。
第十四个习惯:有效沟通。邻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管理艺术的精髓。比较完美的企业领导者习惯用约70%的时间与他人沟通,剩下30%左右的时间用于分析问题和处理相关事务。他们通过广泛的沟通使员工成为一个公司事务的全面参与者。
第十五个习惯:经营未来。成功的企业领导人都懂得,未来是属于那些今天就已经为之做好准备的人。他们用20%的时间去处理眼前那些大量的紧要事情,这只是为了眼前的生计;而把80%的时间留给那些较少但很重要的事情,这是为了未来。
第十六个习惯:赢得拥戴。一个企业领导人的梦想不管如何伟大,假如没有拥戴者的认同与支持,梦想仍然只是梦想。要赢得拥戴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认同我们的拥戴者,并找出他们共同的渴望是什么?假如说领导人需要具备什么特殊天赋的话,那就是感受他人目的的能力。
第十七个习惯:勇于自制。具有高度的自制力是一种最难得的美德。热忱是促使你采取行动的重要原动力,而自制力则是指引你行动方向的平衡轮。在管理活动实践中,一个有能力管好别人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功。
深圳万科总裁王石1992年时针对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低于40%的不做的暴利心态,提出万科“高于25%的利润不做”的口号,如今万科还健康地活着,当年众多追逐暴利的企业则大部分已死掉。
第十八个习惯:培养领导。最成功的领导者是那些把工作授权给别人去做的人,是把下属培养为领导者的人,是把领导者变为变革者的人。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培养了两大少帅:杨元庆和郭为,使集团的事业后继有人、基业长青。
第十九个习惯:注重家庭。比较完美的企业领导者常把家庭比作登山的后援营地。他们在筹备后援营地(家庭)上所花的时间,绝不能少于实际登山(干事业)的时间,因为他们的生存、登山的高度,常常与后援营地是否牢固和存粮是否充足有关。这些企业领导者还懂得,全面的成功才算真正的成功,他们往往在干事业的同时,能够兼顾家庭,珍惜幸福的婚姻。
第二十个习惯:经营健康。许多立志要成功但最后壮志难酬的企业领导人,往往是因为不能战胜一个最大的敌人,这个敌人就是自己不健康的身体。美国管理界流行着一个观点:不会管理自己身体的人亦无资格管理他人,不会经营自己健康的人就不会经营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