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实行专利制度已有300余年,围绕专利技术形成的应用技术行业数以万计,约占人类现有技术的90%左右。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接触的物品万万千千,绝大多数都是人类进步、发明创造的成果。继而更进一步地说,我们的生活被众多的发明成果所包围,人们无不都在享受看发明创造带给社会的丰硕果实。
一、发明创造有大小,你我都可为
说起发明,不少人第一反应便是神秘甚至高不可攀,以为那是科学家的事,或至少是具有相当知识水平的人的事。固然,知识面越广,融汇贯通的能力就越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越多,研发出高含金量发明的概率就越大。但事实上,发明是有大有小的。发明既可以是具有划时代开拓性质的原创性基础发明,也可以是对小到一根针实施有益改良的小发明(曾就有一位小朋友发明的“双头针”获得发明展大奖)。在爱迪生或爱因斯坦时代曾出现了大量的开拓性发明,但在物理和化学等基础理论研究告一段落后,开拓性发明便越来越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发明创造热情因此而减退。相反,大量的组合发明(相当于集成创新),借鉴别人技术的改进发明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以我国为例,自1985年4月1日实施专利法始到2007年止,专利总量已逾300万件。其中第一个100万件历时15年;第二个100万件历时4年零2月;第三个100万历时仅3年。专利总量中,国人申请量占90%以上,其中又以组合发明、改进发明为最多。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发明人不但发明热情高,还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从专利涉及领域表明,我国发明人大多数是以现有技术的创新组合、其中又以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为改良对象而申报的小发明占绝大多数。发明人身份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古稀老人和稚幼儿童也不乏其人。
创造学有两个基本原理:一是创造力人皆有之,二是创造力可以开发。因此,每个具有正常思维的人都具有创造力,都具有创新发明的潜质。这与学识的高低、社会地位的高低、从事行业的不同、性别及年龄大小等等都没有关系,尤其是不受学识或学历高低与否的影响。世界级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发明上千,很多发明具有开拓性和原创性,但却是未上过小学的纯技工。无独有偶,曾经受“开水冲盖”现象启发而发明蒸汽机并引发工业革命的瓦特,也是个没上过学的纯技工。
我们一点也不赞成薄学,我们敬佩博学。其实社会就是一个大学堂,她可提供所有学识的养料,是一切学识的活水之源。俗话说得好: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有各的觅食之道。各显其能,量力而行,都具有搞成这样或那样发明的可能。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在“发明”二字前左顾右盼而畏缩不前呢?
二、搞发明创造观念正确很重要
每个领域都有每个领域的观念。观念好比是方向,过程好比是无数细节。只有观念正确,细节才显得重要。南辕北辙,细节再周密又有何用?
搞发明需要一是尊重前人的成果,二是坚信创新永无止境。
曾获得十余项发明并取得良好收益的上海人陈仲飞有两大思维,一是否定思维:不承认最好,只有更好;二是缺点排列法(实际是前一思维的自然延伸):既然没有最好,就一定有缺点在等待改进,于是将缺点排列并加以改进,发明由此产生。很多立志搞发明的朋友苦于找不到课题而无从下手,我认为陈仲飞的发明观念便是一扇通往发明殿堂的大门。我们每天都在与社会接触,我们也经常出入商场超市,时刻以挑剔的心态有备而去,同时关注周围的人对各类不便和产品性能的抱怨,一定会发现不少东西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发现了缺点也许就成功了一半。接下来便是如何改进和进行与专利申报之类有关的事情了。
下面的二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复印机的发明者是施乐公司。人们提到复印机便想起施乐这一品牌,施乐因此成了复印机行业的龙头老大和复印机的代名词(美国词汇中复印机就是“施乐”)。为了建立健全其复印机领域的技术壁垒,施乐公司为此申请了500多项专利。谁企图购买这些专利来进行生产,其高昂的代价足以使其无利可图。
可世界上就偏偏有不信邪的。佳能公司的调查员从施乐的用户调查入手,发现了以下几条线索:1、价格太高,价格太高必然挡住了相当数量的潜在用户;2、又由于价高,一个企业往往只能买一台,常常形成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局面,自然而然形成了施乐复印机的所谓“集中复印概念”;3、由于企业只有一台复印机,往往是专人操作,老板一些不方便为人所知的东西极易被扩散,又产生了保密性问题。
问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出来了。佳能公司避繁就简,巧妙迂回,完全走自己的一条创新路,同时联合东芝、美能达、理光等十来个日本公司,用很短时间便大规模推出价格仅相当于施乐十分之一或二十分之一的复印机,便宜的价格和傻瓜式操作,佳能的“分散复印概念”使施乐的“集中复印概念”倾刻土崩瓦解。由于施乐复印机的普及率极低,很多人面对大量充斥市场的佳能复印机,反而以为佳能是复印机龙头,从而对佳能津津乐道起来。
再一个例子便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电视机的变迁了。20多年前家有黑白电视机感觉已很不错了,毕竟是能听能看了;稍久一点不满意了,于是加一个透光的彩色胶片挡在荧屏前,借此缓解对色彩的渴求;后来体积庞大的彩电出来了,黑白机遭到了淘汰;再后来液晶的等离子的超薄高清电视出来了,彩电又面临黑白机的危机。
其实,与人类的巨大变迁相比,电视机的变迁简直就是苍海一粟,九牛一毛。
人类就是这样在不断否定,又不断更新的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向前进,不断改进完善一切。当然,这个过程就是人们不满足现状,不承认最好并勇于挑战现实的观念的直接体现。
三、万事有捷径,搞发明也不例外
有句话我们经常听到:科学之路没有捷径可走。那是告诫人们不要心存侥幸,不劳而获,投机取巧,鼓励人们勤奋勤劳勤思。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全社会节能减排,将其列为今后奋斗的一个发展方向,并拨上千亿资金予以配套,这种前瞻性的决策十分英明。节能减排,就是改粗放型为精细型,花小钱办大事,四两拨千斤,就是要杜绝急功近利,杀鸡取卵而忽视长远利益。通俗地讲,这也是在走利用有限资源从而持续性发展的捷径。同理,搞发明创造,也要抄近路,找窍门,事半功倍,也要多快好省,也要走捷径。简单的工艺流程取代繁杂的工艺流程,轻巧简洁取代傻大笨粗,贱材料取代贵材料,节能多的取代耗能大的,环保好的取代污染大的,多功能的取代功能单一的等等。只要这种取代增加或持平了原来的有益效果,排除或减少了不利因素,那就是捷径,那就是进步,那就是发明创新的初衷和结果。
针对发明人搞发明创造而言,捷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将主要精力放在熟悉的领域
一般来说,对于自已长期从事的领域或长期关注的某一件事情,出现灵感的概率是较大的。因此在这个方面多下功夫容易取得成功。我们很难相信一个没系统接受过IT、生物、无线通信、高清电视、卫星通讯等高技术领域教育的人,会在上述领域申报或取得一个开拓性的发明专利。与其妄想歪打正着,一步登天似的好高骛远,还不如脚踏实地从自己熟悉的领域下手,避免白费力气和钱财。虽然在专利申报的实践中有跨行业发明的情形出现,但从概率来说是较低的,其发明的含金量一般也不会太高。既然如此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
2、常带小本本、促成大事情
很多介绍发明心得的文章都提到过随身带笔记本的事,那确是抓住灵感的好方法。人的大脑是部非常奇特的信息收发器。接收信息、思索、思考都可控,唯独灵感的产生不可控。灵感的产生是随机的,不知什么时候“蹦”出来。而这稍纵即逝的灵感往往又是最有价值的智慧火花,抓住灵感也许就抓住了机会。灵感的闪现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种情形:一、无意识或睡眠状态。此时由于没有清醒状态下自我评判标准的约束,思维像脱缰野马狂放不羁、任意驰骋,将平时循规蹈矩不可能出现的想法加以组合形成千差万别的关系,极有可能产生梦寐以求的破解之术。二、受某种事物或现象的激励启发。这实际是一种联想,这种联想有时是相近的,有时却又是完全相反的。三、在毫无准备下的突然闪现。这是平时大脑储存的信息在无意识状态下转变到有意识的表现,其中只有不到1%的内容最终转变为真正的认知。无论在哪种情形下,灵感的来临,都有一个特点,即来去匆匆。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将它记录下来,整理完善,形成完善的方案。在这方面有大量的先例。麦克格莱迪经常是在刮脸时产生灵感,他的反应是立即放下剃须刀,将闪现的灵感记下来。不懈的努力终于使他成为人工动力飞机的发明人;阿塔瑞公司的创始人诺兰·布什纳尔在沙滩上漫无目的地拍打沙子获得灵感,立即像发疯似的返回休息地记下冒出来的奇特想法,从而发明了世界上最畅销的游戏软件;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次突然在脑海里闪现出绝世佳句,由于没及时记录,事后再也回忆不起,只得哀叹“作诗火急追亡捕,情景一失永难摹。”如果说以上几例离我们有距离,那四川成都一位陈姓发明人的一个发明更是鲜活地展现了从灵感捕获到申报成功的整个经历。这对初涉专利领域的发明朋友,还是有些参考价值。陈先生一次逛商场时,在卖电视的地方偶然看到一则带洁舌功能的牙刷广告,于是产生了联想:既然牙齿上的细菌量只占口腔细菌总量的20%,那80%的细菌必然吸附在舌头、舌根、上腭、牙龈和口腔内壁上,就算牙齿和舌头清洁干净了,其余地方由于没清洁到,很快又会再度污染,那么只对牙齿和舌头进行清洁意义就不大。为什么不一次性全方位都清洁呢?于是他立即用手机的短信功能将此想法记下。后来的几天,他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口腔内的形状极不规则,普通牙刷显然不能担任全面清洁的任务,广告里的牙刷背面虽有一小块软胶片可清洁舌头,但牙龈、口腔内壁特别是凹状的上腭怎么清洁呢?一天夜里陈先生梦见上幼儿园时老师发棒球糖吃,那凸圆的球形糖放进嘴里正好顶在凹陷的上腭里……陈先生猛然惊醒,困扰多时的口腔全方位清洁方案就此产生,陈先生一骨碌下床,匆忙记录下一段文字。很快,一个可全方位清洁口腔卫生的清洁器专利申请完成了。其特征是在牙刷的另一端设置了高泡柔性椭圆形清洁头,该形状和柔软的材料能方便触及口腔里任何部位,很好地解决了口腔全面清洁的问题。紧接着陈先生再接再厉,又在牙刷头上打起了主意,一个更新更妙的方案再次形成:在牙刷头上设置一个高泡柔软套,将刷头的基板像穿鞋似的包起来,“鞋面”有毛的刷头用于刷牙; “鞋底”清洁舌头牙龈和口腔内壁;最妙的是“鞋尖”,在刷头最前端凸起形成一个半圆头,专门对付凹状的上腭,将口腔里最难清洁的骨头啃了下来。
由于陈先生的上述两项发明对口腔卫生观念极可能产生颠覆性的革命和相应洁具的更新换代(也许今后可能没有‘牙刷’这一称谓了),因此引起了不少相关厂家和风投公司的兴趣。
从以上几例可看出,一个发明的形成,往往离不开灵感的启迪帮助。而捕获灵感及时记录,在整个发明过程中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递交专利申请前最好先查新
获得专利的前提是具备三性。专利法也没有明确规定递交专利申请的同时必须要出具新颖性检索报告。虽然如此,若一旦申请“撞车”,又废马达又废电的局面将产生。一般来说,新颖性较之创造性和实用性更难把握。很多发明人好不容易冒出一个点子后,会非常自恋地自以为构思的奇特而激动不已,容易产生一种“没那么巧吧”之类的偏执侥幸心理而一意孤行。事实上,世界虽大,有时却很小,专利“撞车”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还是四川成都的那位陈先生,在一次出差途中,他躺在卧铺上又开始了他一直关注的怎样快速高效方便捣蒜成泥的构思。旁边一旅客使用的折叠旅行杯引起了他的关注,那杯子由五、六个圆环层层相套,一层比一层小,拉开是杯,合拢是一薄盒。此时他脑海中突然闪出一念头:如果将一大一小两筒套装在一起,大筒(外筒)底部内壁均布三角锐齿朝上;小筒(内筒)底部外壁均布三角锐齿朝下,两筒的齿相互交叉并处同心圆,小筒底部开若干小孔便于蒜泥从此排出,使用时将蒜辨投入两筒之间,受左右旋动切削和上下挤压两合力作用,蒜泥快速产生。该念头的产生和形成如此突然和快速,是陈先生怎么也想不到的。他就在火车上完成了申请文件的初稿。出差完后上网一查,令他大吃一惊,居然已有人申请在先,构思几乎一模一样!连“绕”都没门儿。
因为实用新型不进行实审,相对宽松,加上授权时间较短,费用也较低,因此很多发明人偏爱申报实用新型。恰恰也由于这个原因,实用新型的“撞车”几率大大高于发明专利。若一项实用新型事实上已“撞车”而申请人又不知道,就算侥幸获权,在未转让或产品未面市之前,一般无人睬你。一旦转让并产品上市,很难逃过无效宣告和侵权指控。到那时不但无利可图,可能多的都得赔进去。有效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的方法便是事前查新。其实查新还有个好处便是可以增加转让时的底气和讨价还价的筹码,以及增强受让方的信心。
不过,也有发明人为了尽快得到申请号确定申请日,先提交申请,过后再查新,若丧失新颖性便就此作罢,其代价就是少量的申请费,否则继续申报程序。这种方式实际上有赌运气的成份了。
发明,一个崇高而神圣的词汇。当我们选择了这个词汇,就注定了要与艰辛为伴。但当我们的努力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为人们带来了方便或愉悦,社会也会给予精神和利益的回赠。作为发明人首先要感谢的是生活。因为生活向我们提出了太多需要改进和发明的要求,我们才因此有了契机与热情;同时也因为生活向我们发出了太多的启迪和暗示,我们才有可能将模糊的闪念变为有利于社会的发明。
上一篇:智能隐形防盗网-成就你我
下一篇:如何培养成功心态 (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