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一过,很多企业主可能又将为招工犯愁。过去几年里,先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后来蔓延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民工短缺现象今年是否会再次出现?答案几乎是肯定的。
短缺在于廉价劳动力的供求状况正在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大趋势正由供大于求向供不应求转化。未来若干年内,这种趋势或将得到强化,并最终推动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才能回归供求关系新的平衡。
人口总量和年龄结构是劳动力供给的基础。30年来通过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人口转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根据测算,中国人口总量2030年达到最高点,为14.06亿;劳动力在2020年左右达到顶点,为9.23亿;而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现在已经开始下降,并将一直下降到2013年,劳动人口数量可能在2013年从增长变为稳定,然后逐渐下降。预计“十一五”期间将从总量上不能满足非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过二元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他认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要经历一个二元经济发展过程。即最初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靠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工业化提供低廉的劳动力供给,直到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变为短缺,增长方式被迫转变,进入现代经济增长方式为止。这种影响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被称为“刘易斯拐点”。在此转折之前,经济增长主要靠资本和劳动的投入驱动,而转折之后,则要靠劳动生产率的全面提高来驱动。
“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无疑将对中国经济带来挑战。美国经济学家哈里·登特在《下一个大泡泡》一书中甚至断言,在“人口红利”期过去之后,中国将会陷入贫困的境地。在中国经济维持多年高增长低通胀的大好局面下,此话颇有“盛世危言”的意味,尽管可能言过其实,但正视“刘易斯转折点”,尽早采取措施防止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必须的选择。
在市场中拼杀的企业主应该最先感受到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统计显示,2001年到2005年期间,我国五大城市外来劳动力小时工资的提高速度,比城市本地劳动力高64%。可以预言,在劳动力供求关系改变的大趋势下,劳动力成本提高将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意识到劳动力将渐成稀缺资源,而且这种趋势具有不可逆转性,将促使企业认真考量目前所处的行业环境以及未来的变化,及早调整或放弃简单依靠生产要素投入获得回报的行业,转而追求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增长方式。
鉴于中国劳动力分布严重不均和地区发展差异巨大的现实,延缓劳动力低廉等比较优势丧失的速度,充分发掘现有资源应成为重要的政策选择。
改善城市就业、再就业和创业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增加承包土地的流动性等政策,都能产生可观的“政策红利”,以弥补“人口红利”丧失后对经济发展的过度冲击。
对不能及时调整结构的企业而言,招工难可能将持续困扰自身发展;对清醒意识到招工难将成为长期趋势的企业主而言,现在或许正是下决心放弃过分依赖廉价劳动力发展模式的有利时机。
原载《深圳商报》 本帖最后由 LUCK\波 于 2007-12-28 19:22 编辑 ]
上一篇:教你几招如何找客户的方法
下一篇:创业忠言:先尝试做业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