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承认可口可乐、迪斯尼、麦当劳等是杰出的营销高手,但是,有多少企业能够像他们那样在电视和大型的赛事中大把大把地烧钱呢?另类营销独树一帜,避开传统营销惯用技法,为营销增色生辉。对于多数规模不大,目前略处劣势的公司来说,学习另类营销的思路和做法,可以后来居上。
限制供应
物以稀为贵,紧俏的东西总是容易受到消费者的追捧。抑制供应正是迎合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其优点主要有三:一是可以使商品在消费者眼里更有吸引力,从而使潜在需求上升,使企业能够获得整个市场上较大的份额;二是商品的短缺可能成为人们关注的新闻焦点,能给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进而创造更大的市场;三是等待短缺产品时,顾客可能会购买公司其他滞销的替代产品。当然,采用这种方法的风险也很大,它可能非但不能创造市场反而会缩小或失去市场。因而采用此策略必须谨慎,要做好市场调查,最好用于产品质量较好或某种流行产品。
故弄神秘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另类营销就是充分利用了人类这一特点来达到营销的目的。《哈利·波特》热卖让所有电影迷们难以忘怀。故事情节的神秘、离奇与曲折与好莱坞式高超的制片艺术固然是卖座的一大原因,然而,发行商们老练的另类营销艺术也是它成功的一大原因。在《哈利·波特》发行之前,发行商把这个关于一个可爱又有神奇力量的小巫师的故事捂得严严实实。在《哈利·波特》书本发行前两个星期,发行商才把书的价格与页码数公布于众。外文译本被禁止,原因就在于害怕在翻译过程中,泄露故事情节。分销商要取得《哈利·波特》销售权力就必须与发行商签定一个保密协议,不准偷看。少数幸运的分销商只能在2000年7月8日的“哈利·波特”日,到一个上了锁的小屋子里看一段剪辑版。而且,更折磨那些急欲得到它的读者的是,几本预先准备好的《哈利·波特》在西弗吉利亚内地一个不知名的沃尔玛店“很不小心”卖出去。发行商做得更绝的是,他们在公共媒介上宣称,《哈利·波特》可能供不应求。一石激起千层浪,消费者们都产生了害怕得不到《哈利·波特》的心理。等到书和影片正式发行时,被发行商折磨够了的读者疯狂地抢购。
乾坤挪移
有则相声段子这么说:三名商人在路边为吸引顾客到自家的店里来,左侧商店率先在门前挂起“大拍卖”的广告;右侧的商店不甘示弱,门前也亮出了“大降价”的标语;只见中间的商店不慌不忙地亮出四个大字“入口在此”。无独有偶,这种乾坤大挪移还真有类似的情形发生在美国。
一九九五年,北卡罗莱纳的夏洛特两家电视台WBTV和WSOC,惯常以摸彩对奖的手法提高收视率,吸引观众打开电视,看看自己的号码有没有中奖。不久,这两家电视台陷入不可避免的困境:送出去的奖金必须比对方高。此时,第三家电视台WCNC采取了另一种定位,没有送任何奖金,只播出那两家电视台的中奖号码,没花一分钱,收视率提高了83%。在这里,WCNC避开了正面交锋,利用敌手之力从中得到好处。
后发制人
华格利公司是日本最大的口香糖生产商,但该公司有一段时间苦于自己在桂花香型的口香糖细分市场上不能与称霸这个市场的“但尼”品牌相竞争,经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和研究,他们发现“但尼”有两点不足:一是清新气息保留时间太短,二是口香糖体积不够大。于是他们以“长”对“短”,以“大”对“小”,推出了针对“但尼”的大红牌口香糖,很受消费者的欢迎,最终成为这个市场的领导品牌。在市场角逐中,许多企业家推崇“抢人之先”,“先发制人”。然而,先发固然易于制人,而后发则未必受制于人,并且可能制人。录像技术是索尼公司最先发明的,该公司“贝塔马克斯”录像机在市场上十分走俏。而擅于“后发制人”的松下公司专门研究竞争对手的新产品,找出其不足加以改进制造出更先进的产品。在索尼技术的基础上,松下公司推出功能更加完美、令消费者一见倾心的乐声和RCA两个品牌的录像机,一经投入市场,迅速压倒对方,赢取了半壁录像机市场。
上一篇:用人之短新篇
下一篇:医生为什么要穿白大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