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一家公司的招聘登记表格中,有这么一栏:"你有什么短处?"有一次,一位下岗女工来应聘,在这一栏填上了"工作比较慢,快不起来".朋友一致认为,她不会被录用的.谁知,最后老板亲自拍板,录用了这位女工,让她当质量管理员.
老板说,慢工出细活,她工作慢,肯定心细,让她当质量管理员错不了.再说,她到过许多地方应聘,没有被录用,肯定会拼命的干.以后,我们公司肯定不会有退货的了.结果正如老板所言的那样,她工作成绩显著,公司的确没有退货的了!
在这里,老板充分发挥了"从短见长"的才智,充分发挥各人的优势,取得了成功.
<<贞观政要>>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短中见长之观点.李世民说:"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为栋梁,短者以为供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将无弃才,明主无弃士!"
聪明的领导,在用人的时候,又善用人之长,既善用人之短.比如:遇事爱钻牛角尖者当质量检查员,让处理问题呆板者去当考勤员,而脾气太犟争强好胜者,便任命她当攻坚突击队长,办事婆婆妈妈的去抓劳保,能言善变的就去搞公关接待.这样一来,单位的一切便都秩序井然,效益日日见好!
在平常人看来,短就是短,在有见识的人看来,短也是长.即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清代思想家魏源讲过这样一段话,"不知人之短,亦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看你用人."中国智慧充满了辨证法,就看你是否具备这样的眼光,.如果大才,小才,奇才,怪才,庸才以及不才都能被领导"短中见长",那么会有多少千里马奔腾在各行各业之中呢?观念一变到处都充满希望,到处都是"钱"途.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本来无所谓长,无所谓短的.但是,对于不同的岗位而言,就有一个适应的问题了,只要我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各人的短与长结合起来,扬长而避短事业就会更易成功.
领导如此,家庭如此,个人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