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论坛 - 详情
迁西围绕“五个起来”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表时间:2008-12-25 17:15 浏览数量:1540

迁西县按照“城乡一体化、城乡等值化”的要求,根据农村群众对新技术的需要,对新生活的向往,紧紧围绕“发展经济富起来,安上路灯亮起来,搭好吊炕暖起来,建好村民中心让老百姓乐起来,运用博士灶、沼气池循环起来”等“五个起来”要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群众幸福、社会和谐的文明发展之路。

一、发展特色经济,让农民富起来

迁西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引导农民依托丰富的山场和水面资源,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发展以板栗、核桃、安梨为主的林果业,以牛、羊、柴鸡、淡水养殖为主的畜牧水产养殖业,以栗蘑为主的食用菌业,以棚菜为主的高效设施农业,以生态观光为主的农村旅游业和劳务输出业。到目前,全县板栗栽植面积达62万亩、3500万株,建各类规模养殖场400多个,新发展千只以上柴鸡养殖场51个,投放名优新品种育苗3400万尾,淡水鱼年产量达到1200万公斤;新建日光温室大棚200个,食用菌栽培1000 万棒,建成了200多个各具特色、发展潜力较强的专业村、特色村。其中,板栗专业村、特色村就达100多个,全县板栗常年产量达2500万公斤左右,不仅远售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市场,而且广销国内70多个大中城市。板栗年出口500万公斤,产量和出口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全县农民每年人均从板栗业获得收入 1000元以上。充分发挥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把文明生态村建设与发展旅游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出了三屯营镇至山庄、上营乡青山关、兴城镇小黑汀等一批文明生态旅游村,农民年人均增收可超过1000元。强化对农民的劳动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全县从事务工、经商的农民达到5万多人,这些农民人均增收1.2万元。

二、安装太阳能路灯,让农村夜晚亮起来

迁西县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突出抓好人居环境的改善,在抓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院街净化的基础上,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突出抓好村庄亮化。按照节约能源,在农村普及科技新成果的目标要求,设立新能源建设资金,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发展太阳能路灯,县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扶持。对全县37个老区村,只要是安装太阳能路灯的,县财政根据村经济状况,予以大力以奖代补。全县已安装太阳能路灯1580盏,每年可节约用电30多万度。其中列入今年文明生态村创建任务的18个老区重点帮扶村安装太阳能路灯164盏。其中,新庄子乡上庞店、白庙子乡黑洼等40多个村就安装太阳能路灯500多盏,每年可节约用电10万多度,既节约了能源、节省了集体开支,普及了新技术,又美化了环境,方便了群众生活。

三、搭好节能保温吊炕,让农家暖起来

迁西县针对迁西山场面积广、秸秆柴草多,老百姓喜欢睡火炕这一实际,这县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和群众代表到北京昌平和迁安唐庄子等地对土炕改吊炕这一既节能散热性又好的新技术,进行了专门考察,并把其作为暖民心的实事工程在全县予以推广。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予以扶持,成立了专业服务队,培训了专门的技术人员入村进行技术指导。目前,全县已新建、改造节能保温吊炕1520铺。这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农民使用秸秆冬季取暖不便、使用煤炭取暖成本过高等问题。这种节能保温吊炕占用空间小、保温时间长、消耗能源少,使农民冬季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这项新技术的推广,既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有效防止了农村柴草乱堆、秸秆乱放等影响农村环境卫生问题。

四、建好“村民中心”,让农户乐起来

“村民中心”建设作为农村管理方式的一种新尝试,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已经成为我省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迁西县把此项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逐村制定建设规划和措施,明确专人负责,扎实推进。全县416个村全部建成了“村民中心”,各村依托“村民中心”紧紧围绕教育、科技、文体、卫生、信访、法律、信息、保障等八项内容搞好服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本村现实条件及村民的实际需求来设置服务项目,紧贴群众需求,强化服务功能,注入文化新元素,着力在培育新型农民上下功夫,吸引群众到这里“充电进修”,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村民中心”带来的实惠和快乐。“村民中心”已成为广大农村的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学习中心、活动中心和政务中心,产生了强烈的凝聚人心效应。涌现出青杨树、巴家峪等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群众满意、领导认可的一大批先进典型。

五、运用博士灶、沼气池,让农业资源循环起来

运用博士灶、建沼气池等在农村来讲是一项非常值得推广应用的实用技术。这一技术即节约能源,又极大地减轻农村环境的污染,使臭、乱、脏的村容村貌,院容院貌明显改观,是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的最实用技术之一,也是提高农村群众幸福指数,实现城乡等值的一条好办法。这县依托国家“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把发展博士灶、沼气池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点工程和民心工程,加大扶持力度,加强领导,强化奖惩,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大力推广“畜牧—沼气—林果(菜)”三位一体的循环发展模式和复合经营模式,以畜牧粪便产沼气,用沼气做饭、照明,用沼渣、沼液给果树(菜)施肥,既节省了能源、净化了环境,又促进了生态经济发展,实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保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全县新发展沼气池5300多个、安装北京生态汽化炉

60台,沼气池达到16000多个。据计算,每年可节约薪柴2.5万多吨,相当于每年保护4万亩薪炭林,节约化肥2000多吨,而且还减少了农民烧柴做饭时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对净化大气环境也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引用地址:-85721-1.html

Copyright© 2025 创业加盟网all Rights Reseved. http://www.cyren.cn/靠谱的创业加盟网站,助各位正在投资创业的朋友实现创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