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论坛 - 详情
帝王创业诗词:楚汉争霸篇 发表时间:2007-12-26 01:35 浏览数量:4259

历史上凡是称为开国创业帝王的,应该说都是胸有大志(也可以说是有野心)的人物。“诗以言志”这些志向高远的的人物题笔赋诗之际,他们的抱负、理想、宏愿就很自然地流露笔端。因为他们心怀大志,所以其诗作也不同于一般的诗词创作。他们的诗作都有自己强烈的独特的特点。他们或借物言愁,抒发自己身处逆境,壮志不得申的忧思;或对景咏叹,表达自己希望得到贤臣良将的辅佐,与其共定天下的的渴念。有些诗虽然技巧欠佳,有粗率之嫌,但却境界开阔,质朴可爱;有些诗虽然写得婉转悲凉,但却自有一股慷慨壮建之气潜伏于内。也就是说,这些帝王的诗作自有开国创业的气象,这在一般守成继业之君或亡国丧身之君的诗作里是很难见到的。

一、项羽是一位豪气盖世、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秦末风云变幻、群雄并起的大环境下,他以拔山之力、盖世之气,突起于垄亩之中,没有任何凭借,很快就摧毁了暴秦的政权,于是宰割天下,分封王侯,号称“西楚霸王”。正因为如此,项羽虽未成帝业,但司马迁在《史记》中,仍把他列入“本纪”,作为帝王来看待。而我们在评论开国帝王的诗词时,也就不能因为他未登帝位就予以忽略。

项羽传世最著名的诗篇就是《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楚汉相争,开始时项羽节节胜利,刘邦几为其所掳。后来由于项羽骄傲自满,刚愎自用,导致其战略上连续失误,而刘邦则逐渐转败为胜,最后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一战,楚军全军覆没,项羽逃至乌江自刎而亡。《垓下歌》便是项羽被汉军围困垓下,军帐夜饮,对其爱姬虞姬所唱。全诗“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宋。朱熹:《楚辞集注》卷一),是项羽这个悲剧英雄的一曲绝唱。

据说虞姬当时也有和歌: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妾何聊生。

虞姬所唱曲子的歌词,出于一本名曰《楚汉春秋》的史书。虽然正史中没有提到虞姬的结局,但是出于对这首歌词的理解,后人大多认为她是自杀了。所以才有《霸王别姬》这一出戏文。项羽和虞姬,英雄与美人的命运,引起了后人的唏嘘感慨,也成为戏曲小说中常见的题材。而这首《垓下歌》,则历代传颂,成为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 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是一位出身于社会下层的封建开国帝王。他家中世代以务农为业,青少年时与《诗》、《书》无缘,以后在戎马生涯中也无暇读书识礼,而他本人也一向重武轻文,甚至慢待、羞辱读书人。但就是这样一位与诗文无缘而且轻视文学的帝王,却写出了千古传颂的名作《大风歌》和《鸿鹄歌》两首诗。“《大风》、《鸿鹄》之歌,亦天纵之英作也”。(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

1、《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诗是刘邦称帝后第七年(公元前195年)所作。当时淮南王英布叛乱,刘邦亲自率军征讨,英布败逃,刘邦命其部将乘胜追击,自己则班师回朝。归途中,他停留在自己的故乡沛县,在沛宫里摆下筵席,招待故乡父老。在筵席上,刘邦击筑起舞,慷慨悲歌,并表示要把沛县作为自己的私邑,让这里的人民世世代代免除徭役赋税。 刘邦在衣锦还乡的筵席上所唱的,就是《大风歌》。全诗仅三句,二十三个字,是一首楚辞体诗歌。这首诗纯属口语,毫无文饰,是汉高祖内心感情自然迸发的英雄诗篇。历代诗文品评家无不对其推崇备至。宋代陈岩肖认为:“汉高帝《大风歌》不事华藻,而气慨远大,真英主也(《康溪诗话》卷上);朱熹则说:汉高祖的《大风歌》是“自千载以来,人主之词,亦未有若是其壮丽而奇伟者也。呜呼,雄哉!”(《楚辞集注》卷一)明代的胡应麟更称誉《大风歌》是“千秋气概之祖”。(《诗蔽》内编卷三) 《大风歌》对后世影响很大。历代的封建帝王,在荣归故里之际,往往效法汉高祖,大摆筵席,宴请故旧亲友。有些君主也吟诗作赋,以《大风歌》来比附自己的豪迈情怀,讴歌自己的文治武功。比如周明帝宇文毓的《过故宫》、唐太宗李世民的《幸武功庆善宫》、唐玄宗李隆基的《巡省途次旧宫赋》等,都是此类作品。历史上一些英雄志士、诗人墨客也喜欢《大风歌》,他们也常常借用《大风歌》的诗意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比如李白的《胡无人》、洪秀全的《时势诗》、朱德的《赠友人》等等。

2、《鸿鹄歌》

鸿鹄高飞,

一举千里。

羽翼已就,

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

又可奈何。

星有缯缴,

将安所施!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比《大风歌》稍晚。

吕后之子刘盈虽被立为太子,但汉高祖一直不喜欢他,认为他生性仁弱,不像自己,想把他废掉,改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但是,这个打算遭到了张良等大臣的反对,所以迟迟未能实施。公元前195年,淮南王英布叛乱。刘邦想让太子刘盈带兵出征,遭到张良等大臣的反对。刘邦带病征讨英布叛军回到长安以后,由于箭伤发作,病得更加厉害。他自知来日不多,更急于废立之事。张良等竭力劝说刘邦改变废长立幼的想法,但刘邦执意不从。 有一天,刘邦正在喝酒,看见在旁陪侍的刘盈背后站着四位老人,年纪都在八十岁以上,须眉皆白,体格健壮。这四人正是刘邦多年想聘请而不得的“商山四皓”(四位贤士)。刘邦惊奇之余就问他们:“我寻找你们多年,你们都躲避我。现在为什么又来了,跟着我的儿子呢?” “商山四皓”回答说:“陛下轻视儒士,我们义不受辱,所以逃避。现在听说太子仁孝,礼贤下士,所以我们就来了。”刘邦听罢,说道:“好吧,那就麻烦你们好好保护我的儿子吧。” “商山四皓”的出现,使刘邦不得不放弃了原来的打算。“商山四皓”走后,刘邦召来戚夫人,对她说:“我本来想把太子废掉,但有这四个人辅佐他,太子的羽翼已成,难以更改了。吕后以后就是你的主人!”戚夫人听后,哭泣不已。刘邦说:“你为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于是就唱了这首《鸿鹄歌》。歌罢,戚夫人更加痛哭流涕,刘邦也没有心思喝酒。 最终,刘邦也没有废掉太子。 比起《大风歌》,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鸿鹄歌》都要逊色得多。但它仍不失为一首言情述怀的优秀作品。它深刻反映了刘邦在立储问题上矛盾、痛苦的心情。这首诗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据说曹操《短歌行》的创作就受到了它的启迪。

楚汉相争,风起云涌,霸王项羽英雄盖世、不可一世,但最后却被一直处于低调状态的刘邦逼死于乌江边,值得深思!从他们身上也可以学些创业道理!

Copyright© 2025 创业加盟网all Rights Reseved. http://www.cyren.cn/靠谱的创业加盟网站,助各位正在投资创业的朋友实现创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