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渲泄也收费-“哭吧”哭出生意经
刘琳娜,30岁左右,上海人。
创业理由:生活中听过酒吧、水吧、酷吧,还没有“哭吧”,正因为这样,“哭吧”也就成了一个赚钱的新方向。
现实压力让痛哭成为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于是眼泪也开始孕育商机。“哭吧”开始在一些城市的某个角落做着别样的生意。
刘琳娜就是这样一位“哭吧”的“吧主”。此前,刘琳娜在上海一家法治类媒体担任咨询顾问,她在名为“婚恋处方”的栏目里通过热线、书信等一系列手段为他人排忧释疑。
受此启发,刘琳娜决定要开一间“哭吧”。刘琳娜说:“在工作当中,我发现需要倾诉,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并不在少数,而我在长时间的实践当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辅导别人的模式。接受我心理辅导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伴有眼泪的。既然如此,我何不自己创业,开一家‘哭吧’。”
如今,在刘琳娜“哭吧”的桌上,放着这样一块价目牌:情感宣泄每小时100元。所谓的情感宣泄也就是哭。刘琳娜说,一般而言情感宣泄大多需要进行心理咨询辅导,价格为100元每小时,时间大约在1小时到2小时。也就是说,要痛痛快快地哭一场,收费在200元到400元。
据刘琳娜介绍,现代都市生活压力较大,人们会产生种种压抑、挫折、矛盾的心理失衡,有的人可以进行较好的自我调节,而有的人却苦于没有发泄缓冲的空间。“哭吧”就是诞生在这样的市场需求基础上的。“哭吧”的大多数顾客是女性,比例占到90%以上,她们受失恋、离婚、失子等情感问题困扰,在大哭一场后,大部分能恢复心理平衡,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
书架摆书有学问“填书架”填出车和房
陈洁莹,27岁,河南人。
创业理由:利用自己打工的经验,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市场,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相信能在工作中找到致富的机遇。
1999年7月,陈洁莹刚从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毕业,就踏上了南下深圳打工之路。她在深圳书城里找到一份工作,一年下来,她渐渐熟悉了图书运作的一些基本流程,知道了图书销售有着巨大的利润。
一次,陈洁莹突然接到一位老板的电话,请她帮忙挑选一些高档书装饰自己新装修的办公室。在陈洁莹的指导下,这位老板共买了价值8万多元的书。
这笔生意让陈洁莹赚了2万多元,也让陈洁莹找到了拓展生意的灵感:很多生意人越来越注重文化品位,希望用书架来为自己“撑门面”,再说,什么身份、职业,书架上填什么书,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所以,那些老板肯定需要一些为他们“填书架”的人,这岂不是巨大的市场吗?陈洁莹决定去做那个专门为他人“填书架”的人。
2004年年初,陈洁莹开始拓展业务。一次,陈洁莹到云南参加一个书商洽谈会,晚上住在当地的一家五星级宾馆。她发现这家宾馆的每套房子里都有一个书架,但是书架上不是一些书形状的空纸盒,就是一些过期的杂志,她当即决定进攻五星级宾馆。
经过努力,陈洁莹接连拿到了深圳7家五星级宾馆的配书业务,仅此一项,她每月就有6万元进账。
如今,陈洁莹凭借帮客户“填书架”,不但在深圳梅林一村买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二室二厅高档住宅,将父母接到深圳安享晚年,还在不久前买了一台POLO轿车,过上了有房有车的小康生活。
投入200元
开起网上“废品收购站”
黄云,30岁出头,四川人。
创业理由:“重庆每年至少有10亿元的废品,如果按照0.1%的效益计算的话,一年可以有100万元的收入,我看中的就是这100万。”
一个毕业于武汉大学的大学生,放弃了令许多人“羡慕”不已的工作做起了收购废品的“苦”差事,并且于近日创建了重庆市第一家收废网,雄心勃勃地打算做成重庆最强最大的废品收购公司。
他就是来自四川安岳县的黄云。
黄云1997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就在2个月前他还是上海一家服装销售公司重庆片区的经理,每月有着丰厚的收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报纸上看到,上海一年各种废品的价值有18亿,潜藏着巨大的商机。黄云就想,重庆每年至少有10亿元的废品,如果按照0.1%的效益计算的话,一年可以有100万元的收入。
于是,一个收购废品的念头在他心中形成。
黄云说:“从有了收废品的想法,到第一次出去收废品,那种角色的转换真的很难。”第一次收废品,是在重师大收了16斤废报纸,利润是2元多,车费却花了8元。虽然亏了本,黄云却很高兴,“别人听说我是武大毕业的,没有给白眼,还挺客气的。”
那为什么商机面前还会亏本?黄云认为,他目前的作法和其他收废品的人没有区别,如果没有什么创新的思路,生意做不大。经过2个月的慎重考虑,黄云决定在互联网上开个收废品的网站。
今年春节前,黄云花了200元买了网站的域名和空间,建立了重庆第一家收废网站,市民如果想出售旧报纸、书、金属、塑料、电器、家属等废品,只需打开这个网站,点击在线提交,就可以将信息传给他,他会按照约定时间准时登门收购。现在,每天他都会收到数十条废品出售信息,看来,生意还相当不错。
据黄云介绍:“我已经收到了希望加盟的信息,等条件成熟后我将创立自己的品牌,员工着统一的服装,做重庆最大最强的废品收购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