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近日刊载的文章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良影响已经蔓延至工业,并导致出现工业危机,制造业濒临崩溃。而在其看来,中国和德国受此番制造业危机的冲击最大。
全球制造业一片萧条国家工业产出大幅下降
由于制造业需要紧密的全球经济联系,所以其在本轮金融危机中遭到了剧烈的冲击。德国08年12月份的机床订单较07年12月骤降了40%。此外,约4500家中国玩具出口商倒闭,1月在美进行装配的汽车数量较去年同期狂降了60%。最近三个月以来,美国和英国的工业产出分别下降了3.6%和4.4%(折合成年率为13.8%和16.4%)。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那些严重依赖于制造业出口的国家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德国08年四季度的工业产出下降了6.8%,日本更是下降了12%。日本工业产出的下降已经清楚地证明,为什么日本的GDP萎缩速度如此之快。尽管工业生产的稳定性并不强,但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全球还是首次遭遇了如此骇人的制造业生产萎缩情况。此外,东欧,巴西,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同样正在崩溃,中国南方数千家工厂已经倒闭,并导致不少工人失业。
无法解决根本性问题政府并不需要对制造业进行特殊援助
现阶段,要求政府对工业进行救助的呼声越来越高。相比于银行家,工人似乎更应获得人们的同情。确实,制造业在增加就业方面的作用仍然不能被忽视,通用等著名制造商的破产将会给人们的信心造成更为沉重的打击。而如果人们的信心不能得到提振的话,经济回复痊愈将变得愈发艰难。然而,政府并不需要对制造业给予特殊援助。
事实上,制造业援助本身就存在两大缺陷。一个缺陷在于政府方案。政府制定以及修改方案的速度显得相对缓慢,很难适应全球制造业所面临地变化莫测的困难与行情。
另外,对制造业进行援助并不能解决导致危机出现的根本问题—需求的萎靡不振。一些人认为,由于经济的剩余部分依赖于制造业,所以制造业显得较为特别。事实上,经济中的各个部分都是紧密联系的,在其中每个生产商同时也是消费者。最重要的区别不在于制造业和服务业,而在于生产或非生产性的工作。业务上联系紧密大型集团的客户和供应商应该拥有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如果制造业的援助遭到浪费的话,政府当然会选择去救助银行业。
尽管经济刺激计划和银行业救助方案同样存在缺陷,但其却旨在从根本上解决经济所面临的问题:挽救银行,保证对各种企业的信贷供给,而财政计划同样可以促进需求。所以,政府并不需要对制造业进行特殊援助,制造业本身应该学会减少开支并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
上一篇:4000种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