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论坛 - 详情
80后新贵的创业模式与经历 发表时间:2007-12-30 14:19 浏览数量:1321

“80后”新贵作为一个群体,正迅速在商界崛起,他们具有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他们敢于冒险,大胆创新,他们已经成为同龄人争相追逐的目标;“80后”新贵作为一种现象,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他们的商业模式、创业经历成为了商界的焦点。

在这些“80后”的新贵中,最耀眼也最常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的,便是人称“京城四少”的李想、戴志康、茅侃侃和高燃。

李想,1981年生,高中文凭,2000年创立泡泡网,并任首席执行官。泡泡网现在成为第三大中文IT专业网站。

戴志康,1981年生,2000年考上哈尔滨某大学,2001年创业,担任康盛世纪首席执行官。戴志康开发设计的自动生成社区的软件Discuz,2005年收入数百万元,成为社区软件领域的老大。

茅侃侃,1983年生,初中文凭,MaJoy总裁。2004年正式创业,2004年底起,茅侃侃与某国企共同运营MaJoy项目,整个项目整体投资预计将达3亿元。一旦这个预计营业额为15亿元的项目运营成功,茅侃侃将跻身亿万富豪的行列。

高燃,1981年生,清华大学新闻系本科,MySee总裁。2004年开始创业,2005年2月,高燃遇到了当年的清华同学邓迪,两人把公司合并,创立MySee.com。12个月后MySee.com融到了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现已成为国内知名视频网站。

“80后”新贵身上有个比较特别的现象,很多创业者都未曾接受过完整的大学高等教育。李想和茅侃侃是高中或者初中毕业后,直接走上创业道路这部分人的代表。这些“80后”新贵身上并不显赫的教育背景,与上一代创业者大多身为“海归”,或者在大学中成绩优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他们是学历主义的终结者吗?现在说还为时过早,成名不意味着成功,而他们的同龄人正在课堂里汲取力量,也许会在几年后开始创业。

手机动漫、网站制作、电子杂志、语言编程、网络游戏……这些是年轻人最熟悉的领域,10年来集中了最多创富传奇故事的地方,也成了“80后”创业的首选项目。

“80后”创业人群的迅速崛起是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上世纪80年代正是信息革命席卷全球的时代,互联网使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改变。“80后”的这群年轻人正是这场革命的第一批受益者。他们从小便与互联网打交道,对数字、网络技术熟悉。这也是他们会选择从互联网行业挖掘第一桶金的原因之一。同时,今天的互联网产业仍然在继续膨胀,其中还隐藏着无限商机,因此许多人都希望从中分一杯羹。

零成本创业是互联网行业的一大特征。一个人、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是互联网创业所需的全部投入。李想1999年创业之初,每个月的花费只有几百元的上网费,第一年就进账10万元。2005年底,戴志康把每个月能带来几十万元收入的主打产品免费,转而从为客户提供服务当中获取收入。他盘算着,卖软件赚的钱总是有限的,就像水龙头,卖一个能用好几年,而提供服务的收入是无穷无尽的,就像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水。

没有互联网,年轻的低成本创业者不可能在短短三四年内迅速完成原始积累。

本文来自: 198N创业在线() 详细出处参考:

Copyright© 2025 创业加盟网all Rights Reseved. http://www.cyren.cn/靠谱的创业加盟网站,助各位正在投资创业的朋友实现创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