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烂”葡萄并不是真的烂了。只是葡萄颗粒因受到一种叫做Botrytis Cinerea(葡萄孢)的霉菌感染,而被蛀出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小孔,这使得葡萄里的水分被蒸发,逐渐变得干瘪。这种细菌是一种自然界存在的腐性寄生物,经常寄生在水果皮上,对人体无害。这样的感染过程不仅能使原本已经很甜的葡萄果实变得更甜,而且产生了让口感更圆滑滋润的甘油,并形成格外动人饱满的香气。
你可能很难想像,这样丑陋的葡萄怎么会变成美丽珍贵的黄金甘露?事实上,确实很难,因为一旦天公不作美,它就真的会变成一堆烂葡萄。只有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这种原本危害葡萄生产的胞菌才能变成宝贵的“烂”葡萄,业内称为Nobel rot,贵族腐烂。
Botrytis Cinerea很骄贵,不是在任何葡萄园都能出现和传播的,它需要一种独特的微型气候(Micro-Climat)才能产生——早上阴冷富水气,下午干燥日炎热。早上潮湿的气候有利于这种葡萄胞菌的滋生蔓延,中午过后的千热天气才能使葡萄果粒里的水分从感染处蒸发。脱水提高了葡萄的甜度,同时阳光抑制了胞菌的生长,使之不能造成真正的腐烂。
说起来简单,但全世界拥有这种独特地理环境,造就如此苛刻气候条件的葡萄园产区就那么几个。澳大利亚的河谷地区就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适合产区之一。在葡萄成熟的秋季,早上河两岸经常弥漫着雾气,适合胞菌滋生;之后太阳的照射和风使雾气渐渐散去,到了中午及午后,炽热的阳光又抑制了霉菌的生长,加速了水分的蒸发。济南美通商贸有限公司0531-88388807经营原装澳大利亚葡萄酒。
即便如此,也不是每年都能出产贵腐酒,因为如果天气反常,即便是“上帝赐予”的那几个产区也无可奈何。葡萄园主每年都得冒着葡萄烂掉的风险,等待真正的浓缩葡萄来酿酒。 此外,采摘也是件麻烦事:需要逐粒逐串挑选。因为不是每一颗葡萄都同时受到感染,并日枯萎程度也不一样。而感染上贵腐霉的葡萄园往往香气冲天,这让天上路过的小鸟们直流口水,它们才不会错过这顿美餐。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贵腐酒的产量,有时—棵葡萄树或许只能出产—杯贵腐美酒。
贵腐酒不仅甜度极高,而且飘逸着浓郁果香,且口感丰富而稠密。要命的是,喝下二小时后仍感觉嘴里还有淡淡的余香……那么,究竟是哪个天才发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贵腐酒呢?
起源的传说
德国说,贵腐酒在德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起源根据记载最早产自莱茵河的约翰山堡酒庄,当时这家酒庄归教会所有,并且有一个严厉的主教,他控制着多个葡萄园。这位主教爱外游,某次外出因事耽误了回程,虽然葡萄早就熟了,但工人们不敢自作主张去采摘,只得任由葡萄在树上长毛腐烂。主教回来后,虽然懊恼却不便发作,惟有吩咐即行采摘并用来压榨酿酒,却没料到酿成了格外香甜美味的贵腐酒。
匈牙利说,世界上的贵腐酒最早起源于匈牙利,大约是在l650年,托卡伊Tokaji城与土耳其帝国发生战争,从而导致葡萄延迟采收,因此而发明了贵腐酒。
法国说,苏玳(Sauternes)地区甜酒生产历史起源于400多年以前,相传伊盖姆酒庄的主人酷爱打猎,在一次狩猎出行前他叮嘱酒庄工人一定要等他回来后再采摘葡萄。结果迷猎晚归,酒庄100多公顷的葡萄全部感染上了贵腐菌,一年的辛勤劳动眼看就要付之东流。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损失,他决定像往常一样装桶发酵,结果烂葡萄做出了口感圆润甜美的贵腐酒。
掌眼贵腐酒
掌眼,是收藏圈里的一句行话,意思是专家鉴定,去伪存真。在贵腐酒的识别上,也需要那么点专业眼光。
常常有些人将贵腐酒与晚收葡萄酒(Late harvest)混为一谈,虽然它们都是含糖量很高的甜酒,但却有根本上的区别。Late harvest是在葡萄成熟之后,延缓采收时间,让葡萄继续在枝上成熟,这与贵腐酒有点相同,但用来酿造晚收酒的葡萄却没有受到葡萄孢感染,也就是没有发生贵腐现象,它是用健康的葡萄酿制的,因而不能被称为贵腐甜酒。
另外,从酒标上来看,标有Noble或者Botrytis的是贵腐酒,比如Noble Rot, Noble Late Harvest,Botrytis Semillon, Noble Riesling,Noble Semillon等。德国的等级TBA(Trcckenbeerenauslese)也是指贵腐酒。每个产区因使用的葡萄品种不同,酿制方法差异,贵腐酒的口感也不尽相同。
由于贵腐酒甜度非常高,所以建议冰到10-12摄氏度时再细细品尝,若在品尝前能够醒1-2个小时,风味会更好。至于配餐嘛,当然是细致动人的精美甜点了。
上一篇:养生“木桶论”
下一篇:爱吃的人一定能找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