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疗法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足底疗法(简称足疗)作为一种集养生保健与防病治病于一体的有效方法,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其后,中医古籍之中一直不乏有关足疗的记载。概之有三方面内容:
① 足部按摩治病。如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有按摩足心的方法,隋唐高僧知仕在其《摩河止观》中亦有关于摩足治病的记载。《保龄要旨•祛病八法》中则强调足部按摩的重要性,幷记述了足部按摩的具体方法:“平坐,以手握足趾,以一手擦足心赤肉,不计数目,以热为度,……此名涌泉穴,能除湿气、固真气”。
② 足疗养生法。如《摩河止观》中记载有“意守足”的养生法:“常止心于足埏,能治一切病”。唐宋以后的《圣济总录•神仙导列》中有“以手扳脚梢,闭气取太冲之气”的方法。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在擦涌泉穴时提出:“其效不甚觉,但积累至百余日,功用不可量……若信而行之,必有大益”。
③ 泡脚法。如《琐碎录•杂说》指出:“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书中提倡濯足养生法,认为春季濯足可升阳固脱,夏日濯足暑湿可祛,秋天濯足可使肺润肠濡,冬季濯足令丹田温灼。
正因为如此,古人早就懂得要天天用热水洗脚,用手按摩自己的脚心,把这看成是保健养生的诀窍。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双脚的血液循环良好,从心脏导出于边远部位的运输线保持畅通,也就带动了全身血液循环畅通,人就不会生病。
——摘自人民军医出版社《足底疗法治百病》第二版
下一篇:养生“木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