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论坛 - 详情
本地化网络服务如何盈利? 发表时间:2008-01-16 15:13 浏览数量:1668

本地化网络服务就是以本地用户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网络服务项目。咱不在概念上纠缠,什么SNS、MSN、SM……通通先放一边。直奔主题,研究服务对象(消费群体)和盈利模式。

本地化网络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在本地学习、工作、生活的网民。他们的核心需求是什么?表达、交流、购物、聚会、交友、消费指南……额滴神啊,需求还真多,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满足的核心需求到底是啥?先不公布答案,我们来看看一般的网络平台具体做法。

靶子一:地方门户

各地电信在互联网第一轮大潮时搭建的XX信息港、XX在线、XX热线号称第一批地方门户,他们多半是综合性的门户,以本地新闻为主要聚合点,形式很新浪,盈利很艰难。虽然这些地方门户背靠大树好乘凉,一时半会死不了,不过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国内真正的门户网觊觎二级、三级城市已久,难免把目光瞄准这块本来就没做大的蛋糕,这很让本地门户们坐立不安。同时,地方门户背后靠着的大树不愿意总投钱没回报,因此,它们的盈利压力将越来越大。靠什么盈利?无他,广告而已。所以,按照互联网盈利法则,它们只能拼命做内容。内容越做越多,分支越来越大,不料,广告商好像并不怎么买账(详细数据请致电各网站财务总监咨询)。最要命的是,船大难掉头啊。想调整模式,谈何容易。所以,地方门户最后只能大而无当架在半空作苦笑状。

靶子二:本地论坛

一部分本地论坛伴随地方门户兴起,另一部分来自互联网技术人员的聚合需求,现在随便什么阿猫阿狗的网站都附带一个论坛(流量和人气是另一回事),真可谓遍地开花。不过,人气不错的,每个城市好像也没几个。很多人都栖身于大型论坛或者对口味的专业化论坛,在本地论坛玩的若干人士,无非想混个脸熟,并无实际作用。目前大多数本地论坛到底有什么花头?无非为个人制造了一些地方性名气,同时为一夜情提供了某种便利。在商言商,我觉得探讨一夜情意义不大,打住。

靶子三:本地博客

都怪方兴东,都怪木子美,都怪徐静蕾,硬生生让很多投资人、很多IT精英、很多网民把钱、精力、时间投到无底的博客大潮中去。从媒体的角度来说,博客对人的重视史无前例,每个博客都是一个活着的媒体。成为一名博客,前提仅在于你愿不愿意秀,喜不喜欢秀,技术再也不是门槛——这是站在博客角度来说,但对于博客提供商而言,就没这么简单了,潮起必潮落,大浪淘沙之后,只有很少几家大型博客网稳稳站住了脚跟,商场无情啊。但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从全民博客运动的春风吹进了二、三级城市以后,一些技术团队蠢蠢欲动,立志打造本地化的博客提供商。同学们,不行啊。写博客不同于混论坛,论坛的结构决定了谈论和交流很方便,而博客重在个人呈现。且问,你写博客,是只想让身边的几个熟人看到,还是想让更多的志同道合臭味相投人士关注?如此,就决定了博客的本地化属性近乎于无。在这种情况下,再看本地博客网提供的技术和服务,能和那些大腕级博客网相提并论吗?既然不能,有什么理由把一窝本地人拉来开博呢?何况,更搞要求的博客们根据自己的写博目的选择相应的博客提供商,你又能提供什么专项服务?还有还有,截至今天,业内还没有博客的盈利模式诞生。各位立志于为本地人提供博客服务的有识之士们,打住吧。

靶子四:本地购物网(消费网)

近两年,一些明白人开始打造服务于本地购物、消费的网络平台,从方向上说,这个做法比较靠谱。我始终认为,“物”是连接人与人的关键核心,“关系”是连接人与人的最重要手段。(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讲,从“物”入手还是从“关系”入手,只是不同的方法而已,只要二者都关注并落实到位,都有可能把平台打造好。)以“物”为主打的网站有大成者,比如淘宝。从前台看淘宝网,构架、布局、甚至色调,都在突出商品,换句大实话说出来就是:“我这里有物美价廉的海量商品,快来买啊!”。但是且慢,仅仅如此,没人会来买你的东西,我们再从后台看淘宝网:支付体系、诚信体系的搭建开了先河且发挥着最实际的作用:方便支付、安全交易。当然,还有同等重要的物流体系淘宝网没做,估计比我聪明两倍不止的马云已经在谋划了,这是后话,按下不表。再且慢,除了这样坚挺的后台支撑,淘宝网还有最后的一门法宝:关系。淘宝借助社区和IM来构建买家和卖家的关系(想知道淘宝的社区和旺旺有多强大,请自行试用),正是在这样的完备布局之下,淘宝在国内C2C市场上势如破竹,迅速占据了大约7成份额。

说一千,道一万,淘宝做的是全国市场,也有大资本去营销推广。咱们回到本地分析本地购物、消费可能性和必要性。可以不负责任的说:几乎所有人的大部分购物行为:大到房子、汽车,小到针头线脑和餐桌上的一菜一汤,再延伸到外出的一切消费,都是在本地实施和完成。这个事实充分说明了本地购物和消费的可能性,又一语道破天机:既然在本地,缺乏全国化市场的物品及价格差异,为何要通过网络平台实施购物?这就是本文想要探讨的核心:我不赞成本地网络购物模式,唯推崇本地网络消费模式。

本地化的网络购物做法也许只有团购一条路可走。不过,团购不属于互联网行业:大量的线下活动、资源整合、营销,完全是一个传统营销公司的行为。既然和互联网关系不大,咱就先把它搁在一边。

这里所说的本地化的网络消费,特指通过网络平台完成的非物品消费上游行为(有点绕口),简单说,就是通过网络得到消费场所的查找、咨询、获得推荐、预订、享受折扣等行为,真正到这些场所实施消费行为即所谓的下游。这里面的核心和购物网类似,需要“物”(服务)和“关系”(口碑)来支撑。同时,由于消费行为并非实物,而且也无需事先付费,因此可省却物流、支付、诚信这几个老大难环节。但所谓此消彼长,“关系”的重要性将在这里大大提升:用户口碑成为消费行为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口碑哪里来?找社区要。

推论至此,答案基本上已经出来了:本地化网络服务的出路,非消费社区莫属。(这里的社区并非所谓的论坛。)

Copyright© 2025 创业加盟网all Rights Reseved. http://www.cyren.cn/靠谱的创业加盟网站,助各位正在投资创业的朋友实现创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