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秘密,全在她的包里
□张怀旧
很多年前,公司的男同事出去办事,腋下若能夹个公文包就已经算是一种比较有品味、有层次的象征了。甭管包的质地与品牌,夹,总比不夹要好得多。稍微讲究些的,会穿上衬衫打着领带,皮鞋擦得铮亮,不管天气多么炎热,每天如此。
不久我发现,是人是鬼都夹着个皮包招摇过市。他们的行踪很可疑,貌似包里装着很多合同、证书、公章或厚厚的钞票,其实里面装的很可能只是些手纸、名片、传单或公交卡、电话簿之类的杂物。经鉴定,这类人的身份是——业务员,昵称“经理”。也就是从那个年代起,天上掉下个砖头便可以砸到十个经理,其中有五个是骗子。“皮包公司”一词也应运而生。
夹包人的名声逐渐狼藉,地位也随之下滑。于是夹包的人少了,提包的人多了,而且这部分人当中,大老板、总经理级别的人居多,他们个个虎背熊腰。不用担心有人滥包充数,一般情况下,价格低于一千元的包都不值一“提”。当然,手提电脑除外。从此,人们也渐渐认识到包的重要性了,可以说,包的品质直接决定着人的品位,通过与服饰的搭配,还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身份乃至性格。
例如: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人,夹着个公文包沿街乞讨,我们则可以判断他是一位因破产而变得精神失常的商人;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披金戴银却又目不识丁的女人,手持一只LV的小包喜怒无常举止轻浮,那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她不是个暴发户就是个交际花。
所有的流行元素就如同人类返璞归真的本性一样时常卷入一种轮回或落入一个俗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流行的喇叭裤与蛤蟆镜分别又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与本世纪初重新登上历史舞台。与此类同,包,向来都是用来“挎”的,在经历了夹、背、提/拎几个阶段的同时,它始终是被人挎着的。这一点,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油画作品中已有体现。
我在地铁见过一人,一身阿曼尼西服,金利来领带,敞着怀,腰间却系着一个鼓鼓囊囊的腰包,我一看就知道是个假耐克,同时他的手里还抓着一杆弹簧秤,于是我就想,这人是刚下飞机呢还是刚卖完带鱼?
男人的手包、女人的手袋……等等,伴随着陌生的面孔与迷离的眼神,又相继出现在灯红酒绿火树银花的街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它们对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冲击覆雨翻云排山倒海。相对于男性,女性世界里的包文化更为明显与繁杂。女人的包里都藏着什么呢?关于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女人的美丽,都在她的包外,女人的秘密,全在她的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