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万科与华润跨世纪“联姻”,在这个一波三折同床异梦的“婚姻”背后,王石卖万科掩藏着其对资金和土地的渴求。
跨入新世纪的头一年,一直深感受到“一只无形手掌”束缚的王石及其旗下的万科终于迎来了新的开始。2000年8月11日的早晨,王石照常一早醒来。他注意到这个夏日的早上,与往昔感觉有些不同。这种复杂的感情应该怎样形容?“一下子还真不容易说得清楚。”王石后来说。
8点34分22秒,带着复杂的情绪,王石打开电脑,拨号,上网,点击管理论坛,然后开始敲键。《再见了,老东家!》这篇轰动一时的文章出炉了。在这篇文章里,王石描述了引起他情绪变化的源头:“一段磕磕碰碰维持了将近17年的关系戛然而止,一件持续了三年多的事情终于有了了结。”
王石所说的磕磕碰碰维持了将近17年关系的老东家就是深特发。1988年万科股份制改造后,就摆脱了与深特发的上下级关系,不过,在股权极度分散的万科,矮子里拔将军,深特发在2000年前一直都是万科的第一大股东;而就在2000年8月10日,这种关系结束了。深特发和万科同时公布,原深特发持有的万科股票转让给中国华润总公司。
这是一次跨世纪的“联姻”。王石曾描述为“卖掉万科”。这个让外人心惊的提法,其实说白了就是王石想为大股东深特发找个买主,卖掉的不是王石的股权,而是深特发的股权,他的目的就是为万科引进有实力的大股东。这一计划从1997年时就已经拉开了大幕。
曾自诩为中国企业并购世界顶级专家的华润创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铁鹰回忆道:“有一天,王石笑嘻嘻地同我讲:‘如果你看万科公司好,你不如把万科公司也收购了。’开始我以为他开玩笑,后来听说他同香港新鸿基也在商谈此事时,我才当真。”
这是一桩两情相悦的买卖。一旦确定下来,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谈判,似乎谈判进程也相当顺利。王石当起了“说客”想方设法去说服深特发卖掉万科的股票,对于当时准备重点发展通讯、旅游、高科技,不再向房地产投资的深特发来说,回笼资金发展重点业务,也不失一桩合适的买卖。最终,深特发新任的陈姓总经理同意了王石的建议,还要求签订合同的当天要一次全额付清股款,不要外汇支付,要人民币。距签合同还有一天时间时,王石觉得不踏实,要求郁亮再次打电话落实。“明天见支票签合同。”陈总爽快地回答。似乎一切就要水到渠成。
华润方则开始准备资金。黄铁鹰责成属下北京华远董事长任志强,携一张金额为1900万元人民币的支票南下深圳。然而,就在签订合约的当天上午,任志强还在飞往深圳的路上,王石接到深特发一位副总的电话,说深特发不卖万科股票了。“人家带着支票在路上,你让陈总自己和黄先生、任总解释吧。”王石当然相当气愤,而对方的答案是“陈总交代我来接待请吃饭,他有事不能出面”。名号响当当的王石和任志强就这样在最后一刻被“放了鸽子”。
不过王石并没有放弃卖万科的想法。当时,经过十几年发展的万科已成为国内房地产界的第一品牌,而作为这个品牌的创造者,王石为何想卖掉万科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王石所称的与深特发17年磕磕碰碰的关系。
“我们差不多两年就要很难受一次,就是每次扩股的时候。万科的经营各方面已经形成职业经理人制度,经营权和所有权都已经分离。但是扩股的时候,你会发现,深特发不愿意扩股。国家政策规定国有股不能在二级市场上卖,它又不愿失去董事会中第一的位置,所以它不配股。”房地产开发是一项资金密集型行业,万科一直希望打通增资扩股的渠道,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但几乎每次万科扩股,第一大股东深特发都表现出来的消极态度,让信心爆棚的王石始终觉得有“一只无形的手掌”约束着自己地产雄图步伐。
王石卖万科其实还有以下的“卖”点:虽说万科成为国内房地产界的第一品牌,但王石认为这个“第一”有点虚,因为没有把国营开发商计算在内。从商品房开工面积来看,万科占的比例并不高,而同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成立的海尔、康佳、三九销售额已经上百亿。万科为什么落后了?王石一针见血地指出,万科的核心竞争力正面临挑战,市场营销与物业管理方式被模仿,万科需要再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形成规模,形成区域市场垄断。
下一篇:同创伟业:做创业企业的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