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巨型金融泡沫事件,日本人自己也不断的对此加以反思,在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被称为“失去的十年”,这语气好像中国人谈“文革十年”,悔恨与无奈兼而有之。
最早看出日本经济存在问题的是张五常教授,他认为日本的问题在于农产品,并举了这么个例子:一个西红柿,上世纪70年代,在日本零售要达到五美元;一粒葡萄,卖一美元。日本成了食品价格最高的发达国家,日本人对本国大米的保护近乎疯狂,当时日本的米价大约等于美国的十倍,而泰国米又比美国米便宜两至三成,这么算来日本米比其他亚洲国家大米贵了十二三倍。难道说是日本大米品质比其他国家大米好得多吗?完全没有的事。但很多日本人相信,本国人的肠胃只能消化本国的粮食,消化外国的粮食反而不合适。这一切使得日本的土地成本非常高,既然农民种田都能赚很多钱,拿来盖楼就更贵了。
很多日本人谈到保护本国农业的时候总是这么说:万一要打起仗来,我们的粮食就要完全受制于人,这样的话太被动了,所以一定要自己来种粮。这种辩解完全经不起推敲,原因有三。
第一,即使在这么严格的保护措施之下,日本人其实仍然无法靠自己养活自己,原本日本就是人多地少,还要把很多地拿来种粮,老百姓吃饭要花更多的钱,这些对自身经济是个很大的负担;
第二,现在的粮食全都要靠化肥生产,化肥是靠天然气、石油或煤炭生产的,日本原本就没有这些资源,万一打起仗来,这些资源肯定会被切断,所以还是种不出粮食;
第三,要是A国不卖粮给你可以问B国买,B国不卖的话可以问C国买,要是所有国家都不卖给你,那就不是别人的问题了,肯定是自己的问题,为什么自己会变成全世界的敌人?真要到了那种地步,自己的国家还能存在就谢天谢地了。
以上第三条对现在的我们很有启发意义,在前文已经说过,中国政府对房地产业多年来的宏观调控,其主要目的就不是为了降低房价,而是为了保证18亿亩耕地这根红线不能丢,这一基本国策的理由同日本人保护本国农业的理由类似,因为有太多日本人(还有中国人)从小经历过吃不上饭的窘境,这些事情刻骨铭心,足以影响他此后的人生观、世界观,但我们必须要看到,世界已经全球化了,他们所担心的事情并不可能发生,一旦我们再也买不到外国粮食了,那就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快要发生了。
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并不是经济衰退的原因,而是增长乏力的必然结果。笔者在此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此事。事情的关键在于人均产出效率,很明显在农产品受如此保护的无效状况下,日本的人均产出水平不可能超过美国,因为那意味着日本人的工作效率将大幅领先于美国,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决定人均产出的主要因素是技术水平,既然这样,那么日本人均GDP在接近美国人均GDP的时候必定会增长放缓,曾经有一度日本人均GDP超过了美国,这主要是拼命工作造成的,但那些日本“新人类”肯定不会像父辈那样狂热工作,除非日本人能够在科技水平上大幅领先于美国,要想在人均方面超过美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由于日本人口大约是美国的40%,所以其GDP总量不可能超过美国的40%,这是日本人的玻璃天花板。
很多人把问题怪罪到“广场协定”之上,所谓“广场协定”是指西方五国集团1985年在纽约广场饭店签署的一个协定,计划采取政府干预货币市场的手段降低美元对日元和西德马克的汇率,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美元对日元的汇率降低了51%。但这只是让按照美元计算的日本人均GDP快速上升,使得日本增长放缓的那一天加速到来,这并不改变事情的本质。由于日本经济增长速度不像以前那么高了,政府开始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想去刺激经济,市面上充斥着货币,当时外国人评价日本人是“住在兔子笼里的工作狂人”,因为日本人不懂得消费,现在汇率提高了日本人开始买所有能买的东西,从地产到股票,把房价和股价推高到了一个夸张的地步,银行也来推波助澜,借给炒股的投机者资金,让他们能够用保证金买股票,买地产的首付竟然接近于零,即使连看似没什么价值的高尔夫球俱乐部会员证,也有20家超过了100万美元,由于经济增长的必然放缓,实在没有基本面来支持这么高的股价,因此崩盘也是早晚的事。
此后日本又接着上演美国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悲剧,金融丑闻开始不断被捅出来,然后是银行暴发挤兑事件,部分券商和银行支持不住而倒闭,然后是恐慌蔓延,银行系统承担着天量的坏账,几近崩溃。老百姓犹如惊弓之鸟,以前由于财富效应而大把花钱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人们纷纷紧缩支出,开始过起了苦日子。由于消费减少,日本企业的日子也开始越来越难过,如此恶性循环。
从日本的例子中我们发现,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其GDP总量要超过美国是很容易的事情,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只要我们的人均生产效率达到美国的1/4,GDP总量就超过美国了,但要想在人均产出方面超越美国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那样我们就等于4个美国了。除非中国人有朝一日能够领导世界的科技发展方向,那时候才有可能在人均GDP上超越美国,只是这一天肯定是遥远的未来了。由此可见,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换句话说中国人几乎没有玻璃天花板,只要两个中国人顶一个美国人,总量就是他们的两倍了。有人会说,既然这样,是不是中国人应该拼命生孩子?这样想就是误解了,对于个人来说,国家的GDP总量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不就想要自己活得开心一点,不是吗?
下一篇:创业人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