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论坛 - 详情
发改委解读物价上涨三大原因 发表时间:2008-02-23 11:35 浏览数量:1121

  2007年以来,猪肉、食用油等商品价格上涨较快,许多城市住房价格继续大幅上涨。3至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连续三个月超过3%,5月份为3.4%。7月份以来,北京、广州等地猪肉价格再次冲高。物价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物价何以涨的如此迅猛,让我们来简单的诠释一下吧 

  原因之一: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原因之二:成本推动。近十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一直低位运行,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现在的价格,多数低于十年前的水平,只有个别品种略高于十年前水平。但与此同时,种植养殖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升,所以,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 

  原因之三:供求结构失衡。由于2006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跌到谷底,导致生猪存栏下降,2006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开始进入周期性上涨阶段。部分地区出现的疫情,也加剧了生猪供应的紧张。 

  专家观点:加息无助调控物价抑制投资  

  在当前主要宏观统计变量(如CPI、货币总量、股票指数等)存在着诸多缺陷、甚至可能扭曲我们对真实世界的看法的情况下,简单地将这些变量设定为宏观调控的目标,调控的效果多半是会受到影响的,加息也就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物价成关注热点 如何积极稳妥应对价格波动? 

  首先需要认真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及时解决粮食和副食品生产、供应、价格方面出现的问题。 其次,要努力保持主要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基本稳定。综合运用控制出口、增加储备、加强监管等价格和财税措施稳定化肥价格。 第三,要加强价格监测分析,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范价格异常波动。 第四,妥善处理物价上涨对广大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注意把握好出台价格改革措施的时机和力度,审慎出台政府涨价项目。 

  “从涨价原因来分析,就可以看出不会发生通货膨胀。造成食品价格上涨原因是粮价上涨。而粮价上涨又与国际能源短缺有关”,袁钢明分析说,由于国际能源短缺,国际油价持续走高,7月11日世界市场石油价格已突破每桶75美元,因此世界各国包括我国都在加快发展玉米加工乙醇产业,“粮变油”提升了粮食价格、饲料价格,对养猪、养鸡的成本有所影响,从而拉动了肉禽蛋的价格。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看来,猪肉价格上涨也有市场周期性调节的因素,因为06年同期国内猪肉价格非常低,最低时降到2.7元/斤,影响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甚至开始宰杀母猪。因此,07年春节猪肉价格就开始上涨,而受猪本身生长周期的影响,预计到10月左右肉价就将趋于平稳。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后赵宝华认为,肉禽及其制品和蛋类价格上涨是生猪疫病影响、以前养殖效益太低和当前养殖成本上涨较快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家已出台鼓励政策,价格回落是可以预期的,而且蛋类价格已经出现了快速的回落。 

  “可见,食品价格上涨有一些特殊、短期的原因”,张立群分析说,一方面受国际油价带来的粮食价格上涨影响,另一方面受市场周期因素作用,导致了07年食品价格走高。 

  而对于粮价,袁钢明认为粮价上涨不值得担忧,虽然短期看会对城市低收入人群有些影响,但由于涨价不是因为粮食短缺,因而很容易调控,“粮价上升到一定幅度后会保持平稳,不会继续上涨”。 

  张立群也认为由于目前国家粮食储备充足,因此粮价上涨导致的CPI上涨不会长期持续。从2004年起,我国连续三年粮食保持大丰收,2006年总产量达到9949亿斤,接近历史最高水平;2005年国有粮食企业库存开始回升,到06年底,国有粮食企业原粮库存保持在4000亿斤以上,占当年全国消费量的40%,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设定的粮食安全库存17%到18%的标准。 

  同时,从历史上来看,粮价只有涨幅超过20%才会对通货膨胀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而目前我国粮食价格涨幅尚在10%以内。 

  而此次价格上涨后,对于城市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影响,也得到了研究者们的关注。“正因如此,我们看到2007年出现的情况不是中央检查组去地方检查投资项目,而是,温家宝总理考察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情况”,袁钢明认为,当前城市居民的承受程度也是判断宏观经济稳不稳的重要指标,因此,政府采取了措施对低收入阶层进行补贴。 

  同时,接受采访的研究者们也提出,肉价、粮价的上涨,从农民增收、平衡城乡关系的角度看是有好处的。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更需关注普通老百姓、贫困地区会不会被高速增长甩掉的问题。 

  民众心中物价上涨的三大原因

  一、中石化带来的物价上涨这几方面最大: 

  1、房价,这是涨幅最大的; 

  2、宾馆业,他们的到来,使宾馆业相当火爆,有钱开不到房间的情况时有发生。 

  3、建筑行业的工资,这个也是涨幅最大的,需要装修房子的就知道,那至少涨一倍。 

  二、下面我来说说我们的日常消费品 

  最先可以肯定,这些涨价与中石化无关。我个人认为,这与国家的金融政策有关,特别是开放了外资参与股市、期货市场的抄作。 

  1、现在农民的负担表面上轻了,但农作物的原材料,象化肥、种子、饲料等农资,都有了很大的价格上涨,在06年没涨价之前,农民种菜,养猪等都不赚钱,没有了积极性,一般的农民兄弟家里,都是养一两头猪过年自己吃,这直接造成了市场货源的紧缺。而那些原料的上涨都与期货市场的上涨紧紧相关的。 

  2、象粮油、米、面这些,都是根据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来调整的,从现在的期货市场看远期(两年)的期货价格平均涨幅超过20%,再加上工资上涨的压力,厂家的成本直接上涨30%左右,再加上运输成本的上涨等。 

  三、市场的不公平交易,也是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正确看待农副产品的价格变化 

  近期玉米等粮食和农副产品的涨价既有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因素,也受到生产成本上升和供求结构失衡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利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利用大豆制造生物柴油,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拉动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进而带动了我国粮价上升,并波及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粮、油、肉蛋等食品类价格上涨,成为推动当前价格总水平上涨较快的主要原因。 

  此外,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峰值后一直在较低水平上运行。与此同时,种植、养殖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升。因此,这一轮价格上涨,是在农产品价格长期较低基础上发生的,是对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的一种合理补偿。 

  猪肉、住房等商品供求结构失衡,供不应求或需求过旺等原因导致这些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由于前期仔猪、猪肉价格过低,饲养成本上升等原因,农民养猪利润小,风险大。正常年景农民一年饲养一头肥猪的利润不过100元左右,但要承受的市场风险较大,农民养猪积极性不高。由于近期肥猪存栏锐减,猪肉供不应求,刺激肉价不断上涨。 

  近期粮食、猪肉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可适当增加农民收入,刺激调动农民种粮和养殖的积极性,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农牧业生产发展,保障市场供应。当然,物价上涨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生活负担。 

  积极稳妥应对价格波动 

  为克服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对部分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国家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政府最近陆续采取措施,对低收入群体和大专院校提供一定的补贴。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需要发展生产、改善供应。既要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供求的积极作用,又要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综合采取财政、信贷和保险等多种措施,支持粮食、畜牧、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生产,帮助农民和农副产品生产企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有关各方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包括加强化肥等农资价格监管、扶持生猪生产、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保持灾区物价稳定等。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首先需要认真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及时解决粮食和副食品生产、供应、价格方面出现的问题。要采取财政、信贷和保险等多种措施,支持粮食、畜牧、蔬菜等主要农副食品生产,同时要从严控制玉米等粮食深加工项目,确保食物供应安全。 

  其次,要努力保持主要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基本稳定。综合运用控制出口、增加储备、加强监管等价格和财税措施稳定化肥价格。适当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防止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等行业投资反弹。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稳定住房价格。 

  第三,要加强价格监测分析,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范价格异常波动。 

  第四,妥善处理物价上涨对广大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注意把握好出台价格改革措施的时机和力度,审慎出台政府涨价项目。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补助标准,努力使低收入群众、在校贫困学生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Copyright© 2025 创业加盟网all Rights Reseved. http://www.cyren.cn/靠谱的创业加盟网站,助各位正在投资创业的朋友实现创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