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车辆日益增多,给交通要道带来诸多麻烦。尽管各省市的地铁,高速公路、环城公路、国道、省道逐年扩建,但好象交通堵塞得更是日益严重。加上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通常大摆长龙。而都是没有预兆的“堵”,难于预料的“塞”,且天天会“堵”,时时会“塞”。在广州打工多年都一事无成的李兵无意间看到了“堵塞”的经济,从此,做起了“堵”的生意,至今已有8年。
1997年一个夏日的中午,李兵象往常一样下班后要搭乘厂里的公交车回自己租的“家”。途经中山路时,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交通事故,车难于前行,一会儿就大摆长龙,他爬上车顶想看个究竟,但看到的是这条“神龙”既难见首,更难见尾。10分钟、20分钟过去了,还是无动于衷。在烈日的暴晒下,工友们坐在铁皮外壳的车里如同蒸笼一样,人人都烦躁不安。有人找水喝,有人要烟抽、有人读书看报……来缓解烦躁的心情。可放眼望去在视力范围内都是清一色的服装店、时装店和专卖店。“难道广州人只穿衣服啊!想买瓶喝的周围也没有”有人开始埋怨了。在此打工多年的李兵当然知道原因:此地段属于“黄金地段”,如果开间店铺卖茶水、烟和书报恐怕连高额的店面租金也难赚到。这些东西在几百米外街道拐角处的小店和摊挡都有卖。此时,一贯温和著称的司机老黄也大骂这次堵车,而且,离他最近的李兵成了他差遣的“马仔”,说道:“小李,去帮我买瓶水来喝”。听到有人去买水,车上的20多位工友不管是否认识的都纷纷掏钱,“帮我也买瓶,帮我带包烟,给我捎份报……”一向厚道的李兵都一一答应,并说自己先垫出钱来,就马上往大街的一头跑去。
待李兵按工友们的大致要求买齐后,就双手提着4个塑料袋,腰间插着报刊,匆匆往回赶。走了100多米从一“大奔”旁经过时,一个打扮时髦的女子看到他提着水就打开车门迅速抓了两瓶,塞给他10块钱后又及时关上了车门,他只好无奈地走了。来到一辆长途旅游车边被一个50来岁、操外地口音很浓的人拦住,你的水卖吗?这哪有水卖啊?还没等李兵回答,车上就下来了几十个都带有“啤酒肚”的可能是何方“官员”连问都不问就被他们取走了身上的全部装备——水、烟和报刊。最后,一个年轻点的人甩给他100元钱,只是简单的问了两个字:“够吗?”就上车了。够当然是够,而且是翻倍的赚。李兵当时心里直骂这些被人宠坏的“官”。他只好再度去采购。返回中同样碰到有人买,但他心想:赚钱是重要,但工友们的友情也不能不顾啊!他们同样在烈日中煎熬。只好放弃了赚钱的这次机会。李兵回到车里工友们各取所需后都是如数付帐。此刻的他心中暗喜:半个小时就不知不觉中赚了50多元。他同时也发现这是条很好的生财之道。
从此,李兵就成了“堵车生意”的小贩,他两耳插着耳塞时刻倾听交通台的堵车信息。车辆拥堵的路口、街头便是他的“工作岗位”和“取财场所”,寒来暑往,不管刮风下雨,他三百六十五天如一日,城市堵车不止,他的生意就不息。期间,李兵慢慢摸清了行道,司机需要什么?堵车时乘客需要什么?还有些小企业和广告分发公司主动找李兵散、代发各种信息资料和广告传单。他每天向堵塞车辆的司机兜售刷车的刷子、反光镜、地图、饮料茶水、和夜壶、尿不湿……一些都是司机和有车一族出行的必备之物。堵车时,乘客同样能获得方便,足不出车就能买到水、饮料、口香糖、烟、书、报,刊……一些能缓解等待的心情和消磨时间的物品。
起初一年,李兵都是靠肩挑背托、手提、腋下挟,腰间插的方式,象个野战装备队员一样游走在这座城市的各个堵车现场。每天出来都是把销售的东西往身上套。一年来,钱是赚了一些但背也驼了不少,顾客看到也极不卫生,自己行动也不便。而且,一副十足的小贩相,他即使不违反交通和城管规定,也会被城管们经常追赶。季兵就在二手市场买了台卧式带轮的冰柜,经人改装和缩小功率后既可储藏物品,又可充电短时冰鲜食物,四周和柜面还可以摆放书报刊及售卖的物品。如同一个“流动售货亭”,李兵有了它后,如虎添翼生意更是红火。每天起早贪黑,他也学新闻记者一样,一听到堵车信息就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赚钱当然不在话下了。
慢慢的,做“堵”生意人也多了起来。通常,李兵赶到现场后,生意就有人捷足先登了,但偌大的城市堵车天天重现,时时发生,只要堵车就有市场。但他还是主动向城市以外的堵车现场拓展自己的业务。只要信息及时和准确就不怕没效益。2001年8月的一天,他从收音机里听到107国道某某路段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已经塞车几个小时了。李兵即刻推上他的“流动售货亭”批发了二百多瓶水,12箱雪糕,书报刊……一些司机和乘客都急需的物品,在郊区雇了辆三轮摩托车火速赶往40公里外的现场。哇,果然是车辆大排长龙。而且,此地段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他推着“流动售货亭”前行,一路引来了抢购的狂潮。而且单价翻番,这可不是他定的,都是顾客自愿的。如果他是一个奸商的话把价格提高2、3倍他们同样会抢购的,由于天气炎热啊!前行时他也看到了一个写着某某饭店的4个服务员推着两部餐车在不停的叫卖盒饭。可就是没有人买,李兵心里骂他们是傻冒,这么炎热的天气谁能吃得下啊,司机和乘客们现在要的是解暑降温的水和饮料及冷冻食品可以平复一下心情,而书报刊可以消磨时间。不到2个小时李兵所进的货物就销售一空。当然也是他自己估计不足和“流动售货亭”可摆放货物有限的缘故,还有一段很长的车龙没有前行。几个小时下来,就足足赚了上千元。
八年来,李兵象只在空中盘旋的游鹰,时刻关注地面上的车龙。每天穿梭在这座城市的交通要道和几十公里外的国道、省道上。当然一些小学和幼儿园的门口现如今也是堵车、堵人的场所,也是经营“堵”的福地。“堵车生意”虽然是小本生意,但只要信息准确和行动迅速比你在家乡务农、进厂务工强多了,而且自由自在。有人说:李兵幸灾乐祸,车越堵我越赚。但这并不是随谁的意志发生的,是事实存在的,也符合有需求就有效益的市场经济规律。当然,做“堵”生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恪守交通规则,几年来他目睹过同行刹那间成了轮下之鬼魂,但他坚守自己的格言“金钱是可贵,生命价更高”,宁可错失也不冒险。而且做到三不:“不占车道、不堵人行道、不售卖假冒。”同时,李兵也不会遭到城管追赶、交警怒骂和顾客投诉。当然,他现在口袋鼓了,全家老小也过上了幸福生活。
上一篇:帮父母解忧的“亲子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