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语:只有想不到,没有“团”不到 51.3%的人参加过团购,49.9%的人最喜欢团购数码产品
移动硬盘、国产化妆品、应急灯、绿豆糕……自从一年前加入团购,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生李佳的团购单,已经像她的话费清单一样:一眼看不到头儿。一提团购,李佳就两眼放光,“我们的口号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团’不到!”
团购如今正走红高校,它是以网络为平台,集合有相同需求的人一起买东西。活跃在各大高校“团购版”上的校园“团长”们(即组织团购的人——记者注),“团聚”能力惊人,让人不禁要想,这里面潜伏着多少未来的商业管理人才?
即使在社会上,电子商务和WEB2.0的普及,也让团购队伍日益壮大。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新浪新闻中心,进行的一项千人调查(其中“80后”占44.1%,“70后”占35.7%)显示,51.3%的人参加过团购:34.2%的人偶尔参加,8.1%的人经常参加,还有9.0%的人曾组织过团购。
团购为什么这样火?
青年最喜欢“团”哪些物品?调查发现,更新换代快、专业性较强的数码产品是大家的首选,49.9%的人选择此项。30.3%的人会“团”国外化妆品等与正常渠道相比差价很大的物品,28.7%的人会“团”市场上不易买到的产品,还有21.9%的人喜欢“团”零食、饮料等价格不高的小件物品。
如今,李佳团购清单上的条目还在增加,她讲述了团购经验:价格不高的国货化妆品,团购价一般是超市价的六折左右;数码产品,大家一起买,只要找到口碑很好的“团长”,不仅价格公道还不会上当。 要问团购为什么这样火,“价格低”成为最大原因,74.5%的人选择此项。此外,47.2%的人认为团购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38.1%的人说大家一起买东西不容易上当。 北大学生徐一方最近当了一回“团长”。她刚刚花了50元买了一套化妆刷,后来发现,如果一次性购买五十套以上,每套才需25元。随后,她在北大未名BBS上发了一条团购的帖子,引起热烈反响,以至于又加开了一个“团”,最后有一百多名同学买到了便宜的化妆刷。
徐一方所组的团是“雷锋团”,即不以利润为目的的团购组织。她感慨,原先认为会很好玩,其实做起来非常累,需要统计、订货、搬运、发货,弄不好还有收到假币的危险,但她对成功荣膺“团长”依然很高兴。
“团购挺容易造成跟风的。有人一说好,大家就都一窝蜂地去团。”徐一方发现,由于会买下一些不需要的商品,综合下来,冲动消费带来的支出可能会超出自己原来的预算。
对于团购这种新消费方式,调查中29.9%的人表示是一种理性消费的新方式,13.0%的人认为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也有41.8%的人表示容易冲动消费,反而造成浪费。
上一篇:网上推个性游玩线路 月入过万
下一篇:大学生值得考虑的四项小本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