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创业”一词在媒体上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对于创业内涵的界定以及创业形式的探讨,也日益为人
们所关注着。从人一生的生存和发展上看,每个人都在不同层面、不同阶段、不同环境里从事着创业活动,
都在用自己的努力改变着其生活状况。而从社会的角度来讲,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创业的社会形态也
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另一方面,恰恰是每个人的创业活动,创造性、决定性和历史性地成就了人类的所有文
明,并演绎着人的历史。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这样的诗句在如今看来愈发显示其高度的概括性和准确的预见性。
的确,当创业成为众望所归的社会主流思潮时,当大众有意识地将创业提升到价值观上,并广泛于日常生活
的每样言行举止中时,当个人把创业作为生存的必要行为而周围也对这种行为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和弘扬
时,世人是会对擅长创业的风流人物的倍增而习以为常的。
创业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事业,为了实现更深层次的生命的价值。这是一个以知识为经济发展核心的
时代,历史给了我们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能否把握就要看我们有没有勇气与智慧了。对于社会趋向潮流的
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沈杰这样认为:
“如今,是我国5000年来创业机遇最多的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打破了那种继承、世袭的传统。不管你
有什么家庭背景,你本身的资源很重要,也就是文化资本将取代过去的社会资本。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本
家、知识精英将代表着社会潮流出现在创业的重要领域,可以预见文化资本创业的意义将更大。”
大学生创业绝不是一种浮躁的表现,他们都很沉稳而清醒。在自己所在的大学里,他们都非常优秀,绝
不是等闲之辈!他们是创业的先行者,按他们的话说就是:中国不缺科学家,中国真正缺的是创业者,为
此,我们先走一步。
当代大学生去创业,不仅可以实行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行会,为中国的发展造
就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大讯飞”总经理、中科大博士生刘庆峰是一个非常有民族责任心的创业者,他说:“一个国家的发
展,甚至说能够生存下去,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一些堪称民族脊梁的读书人能够真的为这个民族做些事
情。”而他自己就这样去做了,远大的目标是缔造一个“语音帝国”。
被媒体誉为“中国女大学生风险创业第一人”的李玲玲已经被一些人冠以“失败”两个字,其实,天行
健公司的停摆并不意味她创业的失败,她现在在新的公司里干得挺好的,况且,她还这么年轻,她的路还很
长,有一些挫折是难免的。李玲玲在中央电视台参加《对话》节目,在录制现场,节目一结束,她随即被许
多同龄人包围着,围着她要签名、合影。《对话》栏目组的编导说,这样的情况好像只在大导演张艺谋来录
节目时才出现过,少年作家韩寒都没有享受她这样的荣光。
我们的同龄人对李玲玲这么关注,为什么呢?我采访李玲玲时她跟我说:“其实我李玲玲只不过是创业
的一个代名词,或者代表而已。我现在所做的很多事情,在某种意义上讲就代表了现在大学生的一种精神,
一种力量,一种想法!”
V2科技有限公司的CEO叶滨的一番话深深地震颤着我的心灵,他说:“刚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了解很多师
兄师姐的走向,其实我特别希望有一面旗帜告诉我,让我觉得这个人的经历特别好,以后我就朝这方面去努
力。我特别想找到这样的一个目标,但我就是没有看到那面随风飘扬的旗帜。
“当时在创业园的时候,每周有一个创业者沙龙,有一次在沙龙里,我就说我特别希望我们当中出现一
面旗帜,这旗帜不仅是对我们兄弟公司的一种感召,对中国所有的学生也是一种感召,至少可以告诉这一代
或者下一代的青年们:可以考虑去走创业这条路,这条路非常有前途,可以更好地发挥你的才能。”
今天,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这面旗帜已经在蓝天下随风飘扬,它指引着一个方向。作为第一批大学生
创业者,他们是光荣的,是勇敢的。敢于向权威挑战,向新的领域挑战;敢于走创业之路,去开创真正属于
自己的事业——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普遍缺乏信仰的时代需要的。
这批创业先行者寄托着一代年轻人的梦想,不管未来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无愧于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