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鼓励和促进学生 自主创业,有利于劳动者实现个人价值,有利于促进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推动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创业既需要创业者的勇气和智慧,也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的支持当代大学生作为创业主体 中的一股新生力量 ,既有其独特的优势,又有其天生的不足,如何扬长避短,规避风险,引导他们成功创业确实是我们就业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引导毕业生自主成功创业应从如下方面人手:
一、政府应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 自主创业的环境保障机制
要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必须为其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其中包括:
(1)加快人才市场建设政府要加快人才市场建设,改变以往“行政干预分配”的不合理局面,理顺毕业生市场化就业机制 ,进一步放宽政策取消阻碍毕业生就业的限制性规定,简化毕业生就业的审批制度和办事环节,协调计划、公安、粮食、教育、社会保障等部门,做好毕业生就业中的相关工作 ,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就业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2)拓宽就业渠道,国家采取优惠政策,引导毕业生走向西部地区、艰苦行业以及基层单位和国有中小企业就业。
(3建立学生创业的评估机构,我们鼓励高校学生进行 自主创业,但是并不是对所有想创业的学生——不管他们的想法是否可行,他们的能力、条件是否具备都给他们提供创业的机会,这样只会导致更多的学生在市场经济无情的竞争 中遭受挫折,因此 ,为了保证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在更大程度上获得成功,政府应建立专门的评估机构对创业者的创业设计、创业能力以及创业条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衡量,为其以后顺利创业把好第一关。
(4)建立学生公司注册制度,学生公司注册难是高校学生创业 中遇到的一个难题,大多数工商局不允许以学生身份去注册公司,学生想要在注册时顺利过关 ,总是先要设法去争取一张“休学证”或者“无业证”这为学生创业设置了一个人为的障碍,因此,国家应改进企业或公司的注册制度,增加有关学生公司的条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 良好的政策环境,清除其创业路上的不必要的障碍。
(5)设立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学生创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问题,很少有大学生具备创业的物质条件,大部分学生在创业时几乎是“身无分文”,他们迫切渴望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资助。在北京,获得了第一期风险投资的大多数学生公司第二期的风险投资到位率几乎为零。因此国家要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建立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在学生创业的的初始阶段给予学生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政府应鼓励公司和企业家进行风险投资,与学生共谋发展。
(6)兴建大学生创业科技园区。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兴建 旨在为高校学生提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基
地。学生创业伊始,各方面的条件如场地、硬件设施等等都面临着困难,要加快学生科技产品的开发,国家和政府应该通过兴建实行减税或者免税的大学生创业科技园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力支持。
二 高等学校应积极构建有利于大学毕业生
自主创业的教育教学机制 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为此,高等学校把能否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当作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这在相当程度上维系着高等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在探寻满足不同社会发展需要 的途径与方法过程中的产物。它们既是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也是两种不同的教育质量观。前者以填补现有的、显见的就业岗位为价值取向;后者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 目的。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 ,既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的趋 势,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创业教育 理念怎样才能变成学校的教育实践,使高等学校的毕业生 既会“求职”又能“创造新的工作岗位”,这是我们当前所面 临的一个十分复杂而困难的问题.就高等学校内部而言,实 现创业教育首先要转变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 ,树立以创业 为核心的、面向未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其次要改革高等学校 的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建立一个有利于创业人才成长的 校园文化氛围;最后要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屏弃就 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重构创业教育的新机制。诚如教 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所总结的那样:“思想改革是先导,体制 改革是保障,经费投入是前提,教学改革是核心”。的确,任 何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改革举措要取得实质性成效,最终 必须落实到教育教学这个核心当中,创业教育亦然。
上一篇:打工者俱乐部好赚钱
下一篇:适合个人创业的热门赚钱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