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论坛 - 详情
捕捉特菜市场的大众商机 发表时间:2009-12-25 21:14 浏览数量:2414

  作为北京最大蔬菜集散地的新发地市场,堪称观察蔬菜市场发展变化的风向标。去年12月建成的特菜大厅运营两个多月来,呈现出供需两旺的红火势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蔬菜产业新走势的生动案例。

 

  记得2000年以前,一到冬季,蔬菜品种就比较单一。当时荷兰豆等南方产的蔬菜,在新发地的批发价格高达每公斤12元,比北京其他普通蔬菜卖价高出十几倍。到了2005年,新发地供应的特菜品种增加到100多个,吸引了来自东北、河北、天津的大批客户。如今,新落成的特菜交易大厅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经营着大约200多个品种,除了有来自广西、云南、台湾等地的菜品以外,一些国外的菜品比如新西兰菠菜、巴西香草等在这里也能见到,都是商家用冷藏方式从外地运输而来,价格整体上比一般性蔬菜品种高出2—3倍。在短短几年间,特菜市场已经发生了品种大为丰富、价格大大降低、需求明显增加、供给显著改善的重大变化。

 

  什么是特菜?特菜是指在一定范围的地区,在某一个时期内,生产面积小,产品较少,人们不太认识,消费不多的蔬菜种类群。它一般具有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特点。特菜的种类有地域性。如芦笋,原产地中海东岸,20世纪初传入中国,它在国外是大路菜,在中国是特菜;如佛手瓜,在福建栽培普遍,以果为食,而华北地区被列为特菜。特菜还有时间性。如番茄,在国外很早就是大路菜,而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才普遍发展起来,刚开始是特菜,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成了大路菜。特菜主要由国外引入、野生植物驯化、药用植物转化、引进异地栽种等4个方面而来。

 

  从上述特菜的定义及演变来看,特菜虽然姓“特”,其市场却并不小,有着广泛的需求,尤其是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就成了大众菜。近年来,我国蔬菜生产迅猛发展,2006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7亿亩,比1996年增加1.1亿亩,蔬菜播种面积占经济作物的77%,蔬菜年生产量约为5.8亿吨,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体现在消费上,“左挑右选”成为菜市场所有消费者的选择。消费者对蔬菜产品的需求随之由数量消费型向质量消费型过渡,开始追求花色、包装、营养,以及清洁、绿色、食用方便等高层次的品质目标。相应地,蔬菜生产也逐步从单纯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并重型转变,市场供给发生了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的根本变化。蔬菜产业地位日趋重要,蔬菜在种植业中已成为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产业。其中,特菜市场的应运而生和蓬勃发展,适应了市场新的需求,也适应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并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在生产、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特菜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特菜市场在大众消费上开拓出了广阔商机。据悉,蔬菜产业是河北省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产量稳居全国第二,总产值连续7年居种植业首位。据初步测算,2007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293元,其中蔬菜收入占18.7%。云南省蔬菜产业产值已超过百亿元。山东寿光农民收入的六成来自蔬菜。这些地方发展蔬菜产业的着力点都是特菜产业。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经营者积极捕捉特菜市场更多的大众商机正逢其时。农业部2007年发布了《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蔬菜规划重点发展魔芋、莼菜、芋头、竹笋、黄花菜、百合、荸荠、松茸等15种特色蔬菜。主攻方向为:加强特色蔬菜良种繁育和推广,发展优质特色蔬菜;强化特色蔬菜产后处理,积极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特色蔬菜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规范行业标准,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培育名牌产品。到2015年,优势区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扶持建设一批特菜种植基地,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产业发展,增加特色蔬菜花样品种,实现高档蔬菜标准化生产,做大做强特菜名牌产品,提高特色蔬菜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占有率。各个地方也出台了鼓励蔬菜产业尤其是特菜市场做大做强的政策。这表明,蔬菜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不断推陈出新、由小变大的特菜市场将使人们的“菜篮子”越来越丰富。

Copyright© 2025 创业加盟网all Rights Reseved. http://www.cyren.cn/靠谱的创业加盟网站,助各位正在投资创业的朋友实现创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