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论坛 - 详情
80后:创业在路上 发表时间:2008-03-30 12:01 浏览数量:1619

当一个个财富神话经过互联网的传播和放大,摆在80后的年轻人面前时,他们原本就躁动不安的心更加难以平静。

《在路上》是美国垮掉派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发表于1957年的小说,主人公萨尔的那句“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是“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的座右铭,而“在路上”也从此成了一种象征,代表过程或者自由,通向被我们称之为理想和爱的远方。

在中国,许多人都把80后与美国“垮掉的一代”相提并论,在很大程度上,“80后”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字眼。“他们可以视学习如粪土,将逃课作为必修,也可以咒骂社会的不公,用人单位要求的苛刻……”有网友评论说。

不过,这并不是80后,尤其是80后创业者的真实生活状态。“以前一周工作六天,最近要工作七天,有很重要的事情在做,这件事情能够为了让泡泡集团(泡泡网+汽车之家)成为一个百年老店,起到地基性的作用,现阶段,这比休息和一切都重要。”泡泡网CEO李想曾在博客中这样写道。

像李想这样的80后创业者的感召下,许多80后的孩子们同样拥有创业的梦想。事实上,互联网时代从不缺乏成功创业者的榜样。1998年当布林和佩奇创办Google时,分别为24岁和25岁。陈天桥26岁创建盛大,马化腾27岁创办腾讯,李彦宏31岁创建百度。

80后创业者在追逐前辈的同时也在遭受来自各个方面的争议,“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不如一代,那是九斤老太说的”……多方观点针对80后创业现象更是争论不休,可是不管怎样,80后的创业者们已经在路上了。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这句名言来形容现在这个时代怕是最合适不过。其实,时代是无所谓好坏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彩,同样,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无奈。

80后们成长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生活条件比他们的前辈们好了很多。由于很多80后们集父母的宠爱和期望于一身,因此,他们的性格总是要放纵一些、自由一些、叛逆一些,不循规蹈矩,不愿意受条条框框的约束。

可是,正如作家莫言所说,“80年代的人最大的痛苦是迷茫”。在这个物欲横流及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各种思潮面前,80后们却显得手足无措。

当一个个财富神话经过互联网的传播和放大,摆在80后的年轻人面前时,他们原本就躁动不安的心更加难以平静。

和父辈们相比,80后有着更为优越的成功先决条件。互联网给了他们洞察全球的机会,因此,他们也更加迷恋基于网络构建其创业方向。和以往所有时代的创业者都不同,他们所孜孜以求坚持的创业理想来自于对自我的最原始的认知和渴望。“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汪国真的这句诗是许多80后创业者们的真实写照。

不过,让80后们更加不安的不仅仅是这些来自财富以及实现自身价值的诱惑。在教育部日前举行的今年第10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透露,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550万人,比今年增加50多万。

高校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的现实已经把许多80后们推到了悬崖边上。据介绍,在2007年495万全国高校毕业生里,截止到今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人数是351万人,有超过140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成了烫手的山芋。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高校毕业生开始转向了自主创业。有调查表明,在2007年北京高校的毕业生里,有超过2%的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先行者的诱惑

中国娱乐网CEO高燃、北京康盛创想(北京)公司CEO戴志康、泡泡网CEO李想、北京爱航工业公司首席架构师茅侃侃被称为是80后创业“四剑客”。高燃、李想和戴志康生于1981年,茅侃侃生于1983年。

就在他们的成功故事被人们耳熟能详的时候,一些新的80后的创业者也不甘寂寞,似有打破“四剑客”格局之意。

彭海涛,原成都锦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国内第一款玄幻3D网游《传说Online》的制作者。从盛大的玩家到走上游戏研发道路,再到被盛大收购身价上亿,年仅23岁的彭海涛用了3年不到的时间成就了新一代“陈天桥”的财富神话。

2002年,彭海涛18岁,他告诉父亲,陈天桥运营《传奇》创造了财富神话,他可以做出更好的网络游戏。 2002年9月,彭海涛退学离开大学校园,在父亲100万元贷款的支持下,诚意招募了三名国内顶级技术精英,开始专心做游戏开发,并成功制作出了highway高速全3D实时网络游戏引擎。

2003年9月,锦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当时,彭海涛只有19岁,公司员工已达到80人。2005年5月,经过两年的研发,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3D网游《传说online》诞生。

2006年初,在《传说》正式运营收费之后,彭海涛携锦天全体研发人员开始了第二款免费游戏《风云》的开发。2006年12月,《风云》正式推出。短短半年时间,注册用户达600万,活跃用户150万,迅速进入国内最好的3D角色扮演类游戏行列。

2007年7月,锦天科技被盛大收购,据悉收购金额上亿,彭海涛自此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之一,而锦天科技也从此跃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彭海涛说:“公司卖给了盛大,我自己还是专著游戏研发,我要做中国乃至世界最好的游戏,和盛大一起创造中国互动娱乐事业更多的传奇。”

与23岁的彭海涛相比,18岁的张伯宏以百万年薪成为了上海一家网游公司的CEO,再次刷新了少年CEO的纪录。

熟悉网络音乐的人大多听过张伯宏创作的大杂烩《北京土著》,这首综合了R&B、HIP-HOP唱法,再加上三弦、京胡、京味吆喝、京韵大鼓和京剧唱腔的歌曲,引起了聘请张伯宏的网络游戏公司创始人江宇的注意。

他们见面后从原本想购买一支曲子当游戏背景音乐,发展到了直接聘请作者当CEO。对此,江宇觉得,只有张伯宏这样的年轻人,才是网络的主力军,而现在张伯宏所熟悉的网络,已经和人们传统的理解不一样了。

行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

在80后创业“四剑客”参加完“鲁豫有约”之后,主持人鲁豫感慨,“虽然我在节目录制现场一再要求他们多说说上学的好处,可四个人谁也不买账,一个接一个比赛似的对着镜头说上学考试没什么用。现场那帮大学生观众倒是拼命鼓掌。”

四个人之所以有这样的论断,与他们的经历密不可分。茅侃侃因为地理会考不及格失去了考大学资格;李想放弃了高考;戴志康大学的成绩单有三次纪律处分,15门考试没过补考;学历最高的高燃,在清华学新闻也几乎没正经上过课。与四人相比,彭海涛也是选择了退学创业。

可是,这并不表明他们认为,学习没有用处。比如,没有上过大学的李想就认为,“学习如同吃饭”。

不过,在这些80后创业成功者榜样的影响下,许多大学生依然正在挣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今年上大三的小吕是北京一所重点大学的学生,大二的时候,小吕和几个朋友就想做一本校园DM杂志。小吕的创业冲动源于成都某高校DM杂志的成功。

在成都一些高校,在许多学生的书包里,都有一本《校园消费》的杂志,上面有大大小小的折扣券,他们在校园附近的一些餐馆就餐时,都会拿着相应的折扣券。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这本专做DM广告的《校园消费》杂志,就风行于成都的10多所高校,杂志发行量从1万份猛增至4万份。而创办这本杂志的则是5名大学生,现在他们已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在这个五人团队中,刘洪燕、任建、王林是四川大学2006届毕业生,刘振华在成都大学念大四,龙宏在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读研一。

小吕看到他们的成功故事,心中也涌起了创业的冲动,因为,在北京这个高校云集的城市,还没有类似的DM杂志。

知道了小吕的这个想法,他的几个朋友也十分赞同,于是,几个人就准备复制《校园消费》的模式。万事开头难,当几个人一起策划做这样一个DM杂志时才发现,刊号的申请、投资方的引入、发行的渠道、广告赞助的游说……一系列的难题摆在面前。

这时候,小吕才发现,创业原来还有这么多门道。“理工科的学生总是比较现实的,权衡利弊之下,还是放弃了。”小吕说,“我并没有做好创业的准备,不仅是知识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心理准备。”

在小吕和几个朋友折腾了一个多学期之后,最终选择了考研。

依然在路上

很多人看到的是李想、戴志康、高燃、茅侃侃是如何如何的成功,但是似乎很少有人关心他们成功背后的秘密。“我12岁开始自学电脑,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止,我其实创业了13年了。6年是创办公司以前,2年是小规模运作,5年的商业化。”李想说。

李想高中的时候每天只睡5个多小时,为电脑和互联网付出6到8个小时,在他高中毕业创业之前,他已经准备了6年。而在他随后的七年商业化道路上,也吃了很多的亏,不过,这些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念头。“只有一个点子,什么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则只有死路一条。”李想对那些盲目创业者告诫说。

阿里巴巴CEO马云也认为,创业者不仅仅需要激情,还需要综合能力,比如学习能力,尊重别人、欣赏别人、配合别人的能力等。建议年轻人先找一家公司踏踏实实做五年,如果到时候还想创业,那再去做。“我就是先在学校教了6年书再做公司的。”

在马云看来,互联网的出现并不能取代什么,反而是在完善传统行业。“年轻人不应该都往网络这一块跑。另外,在100个创业者中,99个是要失败的。在你创业之前,请准备好,也检视好自己。”

在大学生中拥有众多“粉丝”的Google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也对学生退学创业持保留态度,“你们可能看到一些速成的例子,看到一些诱惑,我需要提醒你们100万里面只有一个成功的例子,我们还是需要最大化成功的机会,把学校读完了再考虑工作。”

即使作为创业成功者,彭海涛之所以没有选择做“第二个陈天桥”,而是选择被盛大收购,还不是因为彭海涛觉得,他并不善于公司的运营,而更加擅长于游戏研发。

在“四剑客”里,曾经做过8个月记者的高燃似乎最为成熟,可是他为了管理人脉资源,甚至开始将名单分类,结交行动也开始变得更有计划和目标。

同为80后的人,视频搜索网站PcpieCEO达贝妮如此评价80后的创业者们:他们走出校园,面对的是资本,而不是企业的损益表。他们说盈利模式是广告,却从来没有接触过传媒和广告销售。他们说他们的团队是优秀的,却还没有来得及管理过一个企业。他们说他们网站有很多用户,却做弹窗和插件,靠推广支出来维持流量。他们说他们是成功的创业者,却居然不会念中国的诗词,也没有看过王国维,却对夜总会兴致勃勃,像从没有玩过的暴发户那样。

就业的压力也成为80后创业的现实推动力

2007年8月22日,年仅18岁的北京少年张伯宏(右),以超过百万的年薪正式出任上海张江高科一家网络公司CEO。左为江宇。

Copyright© 2025 创业加盟网all Rights Reseved. http://www.cyren.cn/靠谱的创业加盟网站,助各位正在投资创业的朋友实现创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