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仅为1.5%的CPI同比增幅令市场感觉"通胀压力有所回落" ,但最新的信号显示,2月的物价数据,极有可能重燃投资人对通胀的关注。按照目前投资界对物价的预测趋势,2月极可能超过2%的CPI同比数据,甚至可能会触动极为敏感的利率"扳机"。
春节效应显著
记者从多种渠道获悉,进入2月以来,各地的食品价格出现了显著反弹。而这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趋势,在进入农历新年前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公开信息显示,以广州为代表的部分城市农产品价格涨势最凶,以往卖4块钱一斤的青菜一度上涨到12块一斤,多种水果、肉蛋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涨价。尽管相关农产品的售价在节后很快出现回落,但仍然停留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据了解,这种农产品价格在春节期间大幅上涨的现象,并非只是出现在南部沿海城市,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相似的情况发生。而且,受寒冷天气影响,今年的春节涨价较往年更猛。
"基数+气候"助推CPI
除春节因素以外,还有两个因素值得投资人加以重视。首先是2009年初的物价低谷将催生今年同期CPI的"低基数效应";其次,国内部分地区多年罕见的干旱气候,也有可能改变市场对"通胀低于预期"的判断。
我们注意到,2009年上半年总体处于物价的相对低位,这无疑将对虎年的宏观经济数据产生持续的影响。正是基于上述因素考虑,国内CPI同比数据的峰值,很可能要等到二季度之后才会出现。
气候方面,去年秋季以来,由于降水异常偏少、气温偏高,中国西南地区出现秋冬连旱。目前气象干旱范围已波及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和西藏等十省区。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局部出现特大干旱。气候对通胀预期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3月中是敏感时点
按照《投资快报》掌握的资料,目前多数影响力较大的投行对二月CPI的初步判断都明显超过2%。比如中金公司认为2月份CPI有可能迅速攀高至2.5%以上;高盛认为2月份CPI同比增幅"至少"会达到2%;野村证券甚至预计2月CPI同比将超过3.0%。
我们注意到,有一种关于"负利率"的讨论正在成为影响市场对货币政策方向判断的关键因素。该理论认为,现实中的居民经常使用当前的CPI同比增幅和一年期存款利率来进行比较,如果存款利率小于CPI增幅,"负利率"将会成为现实。换句话说,如果2月CPI同比增幅突破2.25%,人们会普遍认为"负利率"时代到来,从而加大央行进一步紧缩货币的压力。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否会有所转向,数据明朗之后的3月中旬将是最值得关注的时间段。
也有不同的观点认为,促成2月价格"高地"的因素多是短期因素,而且央行刚刚上调了准备金率,因此,即便2月的CPI数据超出预期,央行也未必会提高利率。
上一篇:大胆预计 2010年最热门的项目
下一篇:虎年“打新” 以退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