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31日),神秘的“融资融券”新业务终于揭下面纱、推上市场。融资融券的推出,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主要争议或担忧来自于中国股市是否已经具备接纳融资融券这类“信用交易”方式,它是否会助长市场的过度投机之风。
2006年6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试点管理办法》,并于2006年8月1日起施行。时隔近两年时间,证监会于2008年4月25日再次发布《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融资融券业务被正式列入券商业务中,并做了明确规定,该条例于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市场人士据此推断,融资融券业务最快有望在2008年6月推出。结果,出乎人们意料,不仅2008年没有出来,2009年也没能出来,2010年能否出来?在犹豫与焦急中终于等来了。2010年3月30日深沪交易所发布通知,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在3月31日正式启动。3月31日,融资融券终于披挂上阵,走向股民。
首批被选入融资融券的“标的股”多达90只,且全部为沪深300指数的权重股,它们对沪深300指数的贡献度超过70%,很显然,融资融券业务比股指期货产品提前半个月推出,是为了让融资融券可以对冲沪深300指数的单边上涨或单边下跌的“人为操纵”,为沪深300“股指期货”在4月16日的平稳推出早作准备。
首批领取融资融资业务牌照的券商共有6家:中信证券、光大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国泰君安和国信证券。出人意料的是:融资融券上市首日波澜不惊,不仅股指不涨反跌,而且融资融券交易清淡。根据相关统计,3月31日,首批6家试点券商申报交易首日一共成交不足百笔,其中光大证券共成交35笔,海通证券成交14笔,国泰君安成交10余笔,广发证券7笔,国信证券仅有3个投资者交易,而中信证券目前还没有数据。目前,这一新业务刚刚推出,机构及股民还缺乏深入了解,大多不敢轻举妄动。这应该说是中国股市“凡新必炒”的首次例外,这是理性,还是恐惧?
事实上,融资融券作为一种信用交易方式,它既拉长了现货股票的交易杠杆,同时也放大了投资者做多与做空的风险。从宏观层面上看,融资融券新业务的推出,对中国股市具有划时代的重大现实意义:
(1)融资融券的推出,意味着中国股市仅靠单边做多盈利的历史已经终结,它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做空”机制,而且做空也能赚大钱。过去,由于中国股市一直缺少“做空”机制,投资者要想赚钱,只能一味推高股市,然而,一旦下跌,所有投资收益就会化为乌有。也就是说,股市上涨,投资者赚钱,股市下跌,投资者赔钱。如此忙去忙来、炒去炒来,最终只有不到10%的人能盈利,而到头来,90%的人炒股总是亏损。然而,融资融券的诞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做空”机制,即便股市暴跌也可以赚大钱。
(2)作为融资融券的“标的股”大多都是大盘权重股,做多与做空的双向对冲机制,有利于提高大盘权重股与股票价格指数走势的稳定性,从而能有效平滑并收窄股市单边上涨与单边下跌的总幅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打破中国股市暴涨暴跌、个股齐涨齐跌的尴尬局面,尤其是能克制中国股市一步到位的涨与一步到位的跌、涨过头与跌过头的恶习。
(3)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相生相克,实乃天作之合。这一对完美组合的横空出世,不仅为投资者带来了“个股”做空机制,而且也为投资者带来了“股指”做空机制,更为重要的是:90只“标的股”均为沪深300指数的大盘权重股,它们掌控着70%以上的权重份额,这90只个股的融资融券——双向对冲交易足以抵消沪深300“股指现货”的人为操纵,从而为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平稳运行打下坚实的市场基础。股指期货的平稳运行,反过来,又可以导向股指现货的稳健运行。
不过,融资融券交易是一面双刃剑,它既有宏观层面上的重大市场意义,也让微观主体风险的进一步放大。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交易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融资融券交易不同于自有资金的现货交易,由于融资融券期限较短,因此,投资者从“被套”到“解套”不可能“死等”,而“割肉”清算将是投资者面临的最大风险。根据目前沪深交易所规定,融资融券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投资者卖出信用证券账户内证券所得价款,必须优先偿还其融资欠款。
在自有资金炒股的情况下,无论是长线投资者,抑或是高位被套者,他们都可以选择长期持股不动,比方两年、三年,甚至五年不卖,但融资融券交易却不能久等,它的最长持股期或借款期不得超出6个月,因此,融资融券“割肉”清算的风险被放大。
(2)融资融券交易成本远超自有资金的现货交易成本。从融资融券成本费率看,6家券商融资利率统一为7.86%,但融券费率则大约为9.86%。如此高昂的融资、融券成本,如果没有足够的赚头,甚至将融资融券交易的方向“弄错”,则交易损失就会被瞬间放大,直至强行“被平仓”。
因此,在“期限短、成本高”的约束条件下,融资融券既能让你在短期内“赚大钱”,当然,它也可能让你在短期内“赔大钱”。其中,方向性错误的交易风险是投资者面临损失的最大风险。
由此可见,融资融券的确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可以活跃市场、放大成交,但同时它也可以放大投资者赚钱或赔钱的效应。总之,一句话:刺激!融资融券不但可以包容任何投机者甚至赌客的做多、做空巨大欲望,而且它还像一个巨大的海绵一样,可以吸纳来自国内的任何过剩流动性,以及来自境外的任何热钱或游资。这正是融资融券市场的宽容、包容与博大精深!
上一篇:大学生摆地摊:创业从这里开始
下一篇:人民币升值的理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