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开启CPI数据的时间窗了。本周五,国家统计局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包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在内的数据。
机构普遍认为5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将超过3%的温和通胀线,并且随后几个月涨势可能进一步加快。而实体经济已经出现一些经济增速放缓的苗头,如消费不足、投资放缓等问题。
希腊债务危机的蔓延,以及政府对于房地产调控的强硬态度都使得很多专家开始怀疑,经济是否正在走向二次探底?
欧债危机将影响中国出口
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有可能会继续恶化,进而拖累欧盟的经济复苏步伐。近日在韩国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上,20国集团认定,全球经济可持续复苏能力脆弱,世界经济“二次探底”风险加大。
5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日本东京访问时指出:虽然世界经济开始稳定和恢复,但复苏是缓慢的,世界经济仍有二次探底的可能。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认为,欧债危机很有可能使得全球经济二次探底。他的理由是,“美国从未遇过当前这样重大的经济、外交、财政、金融的各方面困难,目前失业率达到10%,美国前商业部长也认为不确定因素太多。”
他还认为,希腊爆发的债务危机仅是冰山一角,“欧盟第一批1万亿美元的贷款支持已经到位,但如果要解决西班牙问题,就需要7万亿美元,再加上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欧盟很难救。
根据欧盟统计局4月份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欧元区16国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分别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3%和77.8%。数据还显示,欧盟27国2009年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分别占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8%和73.6%。
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部副主席龚方雄解释说,短期来看,欧元区会出现通缩,那么应对措施是增加货币供应量。但大规模的货币供应,可能会导致未来3-5年的通胀,那么全球经济都不容乐观。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比较严重。欧盟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占2009年中国出口总额的20%、进口总额的13%。今年以来,人民币对欧元累计升值14.5%,如果升值趋势继续延续,将给中国的出口商造成巨大成本压力。
霍建国指出,尤其在5-6月以及第三季度影响会比较明显,我国对欧洲出口增速可能会下降6%—7%。
双重隐忧:通胀或与减速并存
多数专家预测,5月份CPI的涨幅仍将持续向上,并有可能冲破3%的临界线,而PPI则有望先于CPI见顶。
对于直接代表通胀形势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速,包括中金公司在内的多家机构都预测分别在3%以上(除交通银行(601328)研究部认为将落在2.7%)和7%左右,均将继续创出同比新高。以上数据,都将再度强化市场的通胀预期。
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预计,从5月份农产品(000061)价格来看,当月CPI可能同比上涨3.0%左右,涨幅将比4月增加0.2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8%,与4月持平。
不过,在通胀的同时,经济放缓的势头初显。各方预计,在通胀预期继续上升的同时,工业增加值等关键数据却可能会出现略微下滑。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由于受到国家调控楼市政策的影响,可能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不是底,2011年经济增速还会低于2009年,但通胀率会高于2010年。”
众多学者和专家都认为,在针对宏观经济的双重担忧(通胀和增长放缓并存)中,6月份或是宏观政策的“窗口期”,即预计政策会以多看少动(或微调)为主。
下一篇:我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