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我们也正式进入了"限塑时代"。从媒体报道来看购物塑料袋有偿使用的第一天,深圳一些商场塑料袋使用量仅为平日的两成,大部分市民都自备购物袋上街买货。"限塑令"的效果非常明显,多数顾客都能理性看待,类似的可喜现象也在其他城市出现。看来"限塑令"开了个好头,但是,解决白色污染仍然任重道远。因为生活中对塑料袋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限塑令"还应该再往前走,用垃圾分类推广、研制降解塑料袋等办法来进一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直至让塑料袋消失,才能真正达到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让"限塑令"继续前行
主持人:胡蓉
1要适应而不是依赖"限塑令"
江德华(浙江读者):我已率先使用了一段时间的环保购物袋,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发现,现今市面上销售的环保购物袋迫切需要提高其在使用中的方便性。简易的环保购物袋在购买少量商品时基本能够应付,一旦购买商品的种类变得复杂,环保购物袋的缺点立刻暴露出来,同时购买食品、饮料、日化等商品,挤在一个环保购物袋里就不能令人放心了。此外,敞口很大的环保购物袋不易系紧,东西容易掉出来。环保购物袋厂家不能一味地出于成本考虑,而放弃在使用方便性上的设计思路,将一个大环保购物袋内部分隔出几个小空间,再增加一条用来扎紧袋口的绳带,增加不了太多的成本,却能够给消费者带来许多便利。商场、超市还应积极调查消费者的反馈意见,帮助厂家及时改进购物袋的设计。当环保购物袋变得更方便了,消费者就能更快过渡到环保购物时代。
陈女士(家庭主妇):监管部门还要警惕商家采用变通的方式逃避"限塑令",我就看到有商场在收银台旁摆放了许多保鲜袋任人取用,这样同样会造成塑料袋的大量使用啊。还有,对于那些需要包装才能销售的商品,商场也要把它们处理好,扎牢一些,免得消费者临时需要为这类商品购买塑料袋。
黄时雨(南山居民):"限塑令"得到了消费者的支持,是一件好事,但也不能就此只依赖于消费者的理性。商场也不该因为购物袋收费而在服务顾客上无所作为,事实上,如果商场能够给顾客提供更多的便利,仍然可以抢占先机。比如,有些商品用绳子捆扎就可以了,商场可以提供一些绳子;商场还可以针对附近小区的客户推出上门送货服务,或者用押金方式提供免费购物篮或购物车;很多人在购买日用品上有很强的品牌忠诚度,采取网上购物的方式也不错,商场也要建设好网上购物渠道。总之,消费者和商家都要学会适应"限塑令",消费者方便了,才能真正促成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2收取特别环保税并专款专用
李先伦(山东读者):早在"限塑令"发布之初,就有人担心,老百姓当然愿意为环保多承担一部分成本,但希望由这种成本分担后的受益能够转到环保方面上去,而不是转给了商家。有偿使用塑料袋的目的,是控制塑料袋的使用量,而不是要在流通中间产生效益,从本质上说,塑料袋不该成为可以促销的商品。深圳市人大代表吴立民曾建议,成立一个环保基金,将这种收益返还到环保事业上来。但究竟该如何返还,返还比例是多少,显然仍是个问题。笔者建议,对塑料袋的生产销售厂家收取一定的特别环保税。这样一来,塑料袋既能维持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起到一定的抑制使用的作用,又能让塑料袋销售所产生的利润转到环保事业上面。这样,即使老百姓使用塑料袋,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环保事业。这个办法还对那些监管难度大的小型社区商铺也能起到监管的作用,因为不论哪类商家,都必须要从塑料袋生产企业那里采购。
3分类处理垃圾有助减少使用
Szgene(网友):购物袋收费真能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吗?我看未必。大多数家庭,把用过的塑料袋接着作为垃圾袋装垃圾了。现在不给免费购物袋了,塑料垃圾袋销量肯定要大增。此降彼升,不知道有什么区别?
黄时雨(南山居民):过去,我会用报纸垫桌子再扔进垃圾桶,垃圾袋很快就装满了。现在,不仅把报纸单独收好,其他的纸质包装也会收纳在一起,塑料瓶壶也是归纳在一起,在卖报纸时一并送给回收人员。平时扔垃圾时也会注意先集中使用一个塑料袋,不像过去顺手扔在最近的垃圾篓里。分类处理垃圾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变废为宝,提高循环使用效率。目前,我们小区的公共垃圾桶也不让人满意,如果它也实现了分类处理而且便于倾倒垃圾同时密闭性能比较好的话,我可以考虑用塑料桶来装垃圾,这样就可以更有效地减少垃圾袋的使用了。
赵也平(银行职员):在德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和分类回收已经实行多年了。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镇,都放有几种颜色的分类垃圾桶,每种存放某一类垃圾。居民们早已习惯于将家里的垃圾顺手分放,待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再分别投入分类垃圾桶。而我们习惯了把所有垃圾都扔在一个垃圾袋里,这同样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有人说我国有很庞大的废旧物资回收系统,自然有人分类处理不必担心循环使用的问题,但环节太多的分类也容易造成新的污染。因此,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鼓励居民在家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也是有很多好处的。
4用可降解塑料袋对付刚性需求
田先生(龙岗居民):商场超市不得再提供免费购物袋的法规被俗称为"限塑令",这也说明这个办法在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有限性,只是希望减少购物袋的使用。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塑料袋的使用需求依然存在,而且这种需求非常刚性,很难用收费手段去调节。这个需求中主要有两大块,一是预包装商品,比如购买速冻、熟食、海产、肉类、散装食品时,必然会使用到塑料袋,而这部分塑料袋的使用并不在"限塑令"的要求之内;再是垃圾袋的使用,数量也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虽然有了"限塑令",但千万不要被购物袋的使用减少表象所迷惑,而忽略了塑料袋的刚性需求,最根本的解决方法还是要研制出便宜好用的可降解塑料袋。白色污染危及环境保护,而环境保护又涉及公共安全,因此不应指望市场化手段能够自行解决,必须由政府牵头主导。在研制推广新型环保产品上,政府或者可以自己立项解决,或者应该提供资金、推出政策鼓励民间参与。( 深圳商报 )
上一篇:让"限塑令"继续前行
下一篇:爱创天地